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创业公司“增长”的诀窍:注意你的留存率 别急着招增长团队(4)

      注意营销手段,心动时刻是什么你知道么?

      过去我们为确认注册用户支付奖励,所以介绍人们只顾着把用户拉来注册,于是我们改变了奖励条件,只为活跃的确认注册用户付费,所谓活跃的确认注册用户,就是说确认账户之后,还要参与过竞价或是买卖商品。我们通宵折腾出这个调整,结果一下子失去了大概20%的确认注册用户,这些人只是被拉来注册的,但是ACRU(产品勤搜指数)却只跌了5%左右。我们欣喜地发现,CRU和ACRU的比例在上升,ACRU的增长率也在迅速累积。原因很简单,如果你想提升CRU,比方说有人搜索一个蹦床,你将他们引导到注册页面,他们认为必须要先注册并确认注册才能购买那个蹦床,于是才去注册;如果你想提升ACRU,你完全可以引导用户到eBay的蹦床搜索结果页面,这样他们就能够直接看到自己想买的东西,很兴奋地开始主动搜索查看,等他们看够了想买了自然就会去注册。如果你只是一味提升CRU,一开始就把人家拉去注册界面,那么或许就会错失让他们体验到一瞬间惊艳的机会,这个瞬间我们称之为心动时刻。这就是我们下一个要考虑的问题:怎样引导用户获得心动时刻,让他们一下子就为你的产品着迷。

      我想问大家,当你们注册Facebook的时候,你们觉得心动时刻是什么?

      学生:看见朋友。

      看见朋友,对,就那么简单。我和很多公司都这么说过,他们其实把问题想得太复杂了,我来告诉你心动时刻到底有多简单——你在Facebook上第一次看到一张好友照片的时候,禁不住感慨:天哪,原来这个网站是这样的——这个时候,就是你的心动时刻。小马哥曾在YC谈论如何让用户在14天内获得10个好友,他之所以这么积极让用户迅速获得好友,就是为了尽快让用户获得上面所说的心动时刻。一个社交网站的头等要事,就是把你和好友们都联系在一起,否则,你的好友动态就动不起来,你就不会有兴趣再回来网站。

      所以Facebook的心动时刻就是你看到好友头像的那一刻,以及我们为了增长所做的一切努力。你可以观察下LinkedIn或是Twitter还有WhatsApp的注册流量,你会发现所有这些服务着眼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把你想要关注的,想要联系的以及想要发送信息的那些人都尽可能快地展示给你,这对于Y轴数字(月活跃用户数量)的增长而言最最关键。你也可以想想Airbnb 或者eBay,它们的心动时刻是发现一件奇特的物品,比如说你可能会在eBay上看到佩兹糖果盒(PEZ dispenser)或者是坏掉的激光笔,还有那些你非常非常在乎,特别希望得到的东西,当你在eBay上看到你曾错过的那些美好,看到那些特别想要收藏的东西时,那一刻那便是eBay的心动时刻。Airbnb也是一样,当你浏览Airbnb时,你看到一个排行Top1的炫酷的房子,只要想一想你可以呆在里面你就会兴奋非常,当你穿门而过的那一刻,便是Airbnb的心动时刻。反过来说如果你是房主,当你把房子挂在Airbnb上,收到第一笔付款的时候,那便是心动时刻。eBay也是一样,你把物品挂在上面出售,当你收到第一笔付款的时候,便是心动时刻。大家可以去问问Airbnb的CEO Brian Chesky他是怎么想的,他在Airbnb上的旅行时光我想已经被太多人分享过了,内容特别戳兴奋点。他之前就谈了足足三节课的时间,他特别善于谈论心动时刻,并且让他的用户感受到爱、喜悦等等正能量。

      想想你产品的心动时刻是什么,然后尽可能快地把它呈现给你的用户,只有这样你才能够往上和蓝线靠近,想把留存率从60%提升到70%并不难,但前提是你能够让用户找到心动的感觉,让他们离不开你的产品。

      增长有技巧,优化需谨慎

      第二个需要思考的事情,也是在硅谷几乎每一个人都会犯的错误,就是一想到增长,就忙着优化。我最喜欢举的一个例子是通知,再强调一遍,我跟很多公司都谈过这个问题,也都建议过他们,不要忙着优化通知!几乎每一家公司一提到通知,都会说:哦,用户收到的通知太多了,我觉得要优化下了。好吧,难道你的核心用户离开你的网站就因为他们收到太多通知了?别闹了。所以那你为什么还要去优化它呢?他们可能都是成年人了,知道怎么过滤怎么屏蔽怎么筛选!

      你需要关注的是边缘用户,那些一天,一个月甚至是一年里都不会收到一条通知的用户。在打造一款优秀产品的时候,一切以核心用户为主,这当然没错,打造一款超棒的产品当然要去为那些用你产品用的最多的人做优化。但是,那是初期要做的事情,一旦到了增长环节,就别操心那些一直用你产品的核心用户了。我们来看看新用户、复活用户(30天都没在线,后来又突然回来了的用户)还有重复用户。我见到过的几乎所有产品都有一个同样的现象,一旦进入增长环节几年,达到合理增长的时候,就会发现复活用户和重复用户在新用户账户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并且那些重复和复活用户,好友数都很少,所以也很难找到新的好友,更无法在Facebook上拥有庞大的好友圈。所以我们需要关注的头等要事,是让他们找到10个好友,无论多少都成,只要他们需要。所以多考虑考虑边缘用户,而不是一想到增长,就开始瞎操心。

      所以,执行增长的时候,你真正需要考虑的是,你公司的大方向,也就是指标。如果公司每一个员工都能围绕这个指标思考问题,按照这个指标去做产品,指标就会自然而然得到提升,长年累月下来,你的公司就会取得成功。另外顺便说一下,别挑花眼了,所有待选指标彼此可能都是有关联的,所以放心大胆地挑,你觉得最好的,或者和你的目标、价值观最一致的,都可以果断尝试。但事实上,日活跃用户和月活跃用户有着极大的关联,我们关注其中一个就足够了,内容分享数量同样和用户数量有着极大关联,猜猜看为什么?你加了个用户,他很可能就会分享内容。所以,很多事情归根结底都是相关联的,选个适合你的指标,一路坚持下去就OK了。找好大方向,清楚自己产品的心动时刻,用户一旦经历了心动时刻,自然会沿着你的大方向走。然后你要好好替边缘用户考虑,而不是光想着你自己。以上就是我认为执行增长时最重要的几点,首先要有一个指标。

      面向国际化,策略要跟上

      有一个捕鼠器市场,你在这个市场拥有垄断地位。这是一个消音捕鼠器,你可以事先把它放在床下,如果晚上有老鼠溜到你床下,这款捕鼠器可以杀死老鼠而不把你吵醒。这就是你的利基市场,你的捕鼠器比市面上任何一款产品都要好。如果在硅谷,通常这个时候,每一个人都会认为既然产品这么好,就没营销人员什么事儿了。我还是个物理系学生的时候,也曾以为销售人员可有可无,你们工程专业的学生估计也一样,你们肯定也认为我们是对周围人一点用都没有的糟糕存在。

      “只要搞定了产品,酒香不怕巷子深。”这就是在硅谷比较普遍的魔咒,我对这句话持绝对怀疑态度,我认为你必须得营销。

      我想要说的第一条策略,就是国际化,Facebook的雪莉·桑德伯格(Sheryl Sandberg)曾公开表示,Facebook的国际化进行得有点晚,这一点我非常认同。

      众多国家的复制和山寨无疑是我们在长期增长中遇到的最大的阻力,亟待解决。一家著名的公司就曾表示在他们的HTML中,发现了Facebook.css的存在。类似这种情况还有很多,就在Facebook着力于本土发展的时候,Mixie、 Cyworld、Orkut等等明显抄袭了Facebook的社交网站在全球各地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所以国际化是我们必须努力突破的重要环节,而这些环节的突破对于增长非常重要,Facebook一开始仅仅在大学校园中流行,在每一所它覆盖到的大学里进行着突破,当Facebook从大学扩张到高中的时候,那时我还没有进Facebook供职,那时候Facebook确实处于动荡期,因为人们都在质疑公司的生存可能性,以及公司文化的生存力。

      后来,就在我加入Facebook之前不久,Facebook开始从高中向大众领域扩张,那段时间也是一个动荡期,那段时间里我们完成了5000万的增长,然后遇到了瓶颈。紧接着,Facebook内部开始骚动起来,大家都在质疑社交网络能否拥有超过1个亿的用户数量,现在听起来大家可能有点不可思议,1亿用户量才多大点事儿,至于么?但在当时没有谁曾实现过这一数字。大部分社交网络的用户量都在5000万到1亿之间,我们开始怀疑1亿这个大关究竟有没有可能突破。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增长团队成立了。Chamath把我们聚在了一起,其实他曾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想要开除我,但是如果没有Chamath,我想我们没有一个人还会呆在公司,我们真可以算是一群很怪的人,但是我们最终留了下来,并且做出了成果。历数我们所做的事情,真正从根本上推进了增长的有两件:一是两周之内关注10个好友,二是帮助用户找到心动时刻。这些事情是Zuck推进的,因为当时我们都忙着做分析,Zuck就说:“亲,考虑考虑因果关系好么!我们得考虑关联性好么!你真的认为如果没有好友添加,他们会在Facebook上活跃么?你太天真了。”

      第二件事情是关于国际化——这是我们要突破的另一个增长障碍。在推进增长的过程中,我认为我们有两件事做得很好:第一件是即使我们的国际化进行得晚了,且因此鸭梨山大,但我们还是成功了,并且我们的国际化是可扩张的,虽然一开始进展缓慢,但是我们夯实了基础,步伐越来越快。我们在网站上导入全部字符串,构建出自己的翻译提取脚本,然后创建了社区翻译平台,所以我们不仅有专业的翻译人员翻译网页,还能够让所有的用户参与翻译,我们在12小时内翻译出了法语版。现如今我们已经完成了104种语言的Facebook版本,其中超过70%的翻译是在社区翻译平台上完成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花了一些时间建立了一个平台,而这个平台又推动了我们的扩张。

      第二件事情是,我们优先考虑了正确的语言。那个时候法、意、德、西班牙四种语言是主流语言(中文也是主流语言,但是我们在中国被墙了,只能不作考虑。)但是我们看看这个语言名单——这是现如今的主流语言名单。意大利语已经不在这个名单上了,法语和德语的地位也岌岌可危,去年我们在北印度的用户量却翻了两番。目光短浅,光凭眼下格局就着手布局是所有社交网络都容易犯的错误,而我们建立了一个有扩张性的翻译框架,允许我们翻译成各种语言的版本,所以我们能够对未来的一切变数做好准备。

      病毒式扩散,你必须学会拥有

      我们聊聊病毒式扩散吧,我觉得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看病毒式扩散,Adam L. Penenberg写过一本相当棒的病毒营销案例大全《病毒式营销(Viral Loop)》,书中详细讲述了很多公司的病毒式营销案例,我非常鼓励大家买这本书,如果你对病毒式营销或是广告感兴趣的话。“现代广告之父”大卫·奥格威(David Ogilvy)关于广告传播的书也很棒,书的第七章他说到一个创意:用强力胶把小汽车粘在广告板上,以此宣传强力胶,激起人们的购买欲。这创意真是绝了!他的书中还有很多像这样富有创意的东西。关于病毒式营销,Facebook首任总裁肖恩·帕克(Sean Parker)也有自己的一套理论,我刚加入Facebook的时候他告诉我,要从三个角度考虑产品的病毒式营销:第一点是有效受众,就是说你得考虑有多少人是你能通过病毒式营销手段影响的。第二个是转化率,第三个是频率,这些都为你提供了一个病毒式营销产品的基本概念。

      Hotmail就是一个病毒营销的典型范例。记得Hotmail刚上线的时候,就已经有很多邮件公司了,它们基本上都在传统广告上大把撒钱。在那个时候,人们没办法拥有自由的电子邮件客户端,用户必须和ISP绑定,在这种情况下,Hotmail和其他的几家公司上线了,他们的客户能够随时随地登陆客户端,无论是图书馆的网络或者是校园网,你都能成功登陆邮箱。对于每一个邮件使用者而言,这都是一个非常棒的价值主张。当时很多大型公司都会花费巨资在电视、广告牌或者是报纸等媒体上做广告,但是Hotmail当时没那么多资金,所以他们必须寻找其他解决问题的方法。最终Hotmail尝试在每一封邮件下面都加上一条链接,链接内容是:“Hotmail,让您自由收发邮件。”

      有趣的是,Hotmail的有效受众量其实并不高:你一次只给一个人发送邮件,你不一定会有一个大的有效受众量,也许你发了一些这种病毒式扩散的邮件,但我不确认我会点击你的链接。但这个时候频率是很高的,因为你一直在给相同的一群人不断发邮件,这就意味着每天你都会让他们一次、两次、三次甚至更多次看到你的链接,很容易混个脸熟,让他们对你的链接留下印象。转化率同样也非常的高,因为人们不喜欢ISP绑定的电子邮件。所以最后Hotmail就像病毒一样蔓延开来,以其极高的频率和极高的转化率。

      还有一个例子是Paypal,Paypal很有意思,因为它有两个网站,一个是卖家网站,一个是买家网站。还有一点也很有趣,Paypal的病毒式的增长模式来自于eBay。你可以有很多很多途经来做病毒营销,并且看上去不太像病毒式营销方式。如果你直接告诉用户,会向他们返钱,我想转化率可能不会很高,频率不会很高,有效受众量也不会很高,但是Paypal却这么做了,只要你能把朋友忽悠来注册,Paypal就送钱给你,这使得他们很快在买家用户端病毒式传播开来。他们都不需要专门花钱雇佣销售人员,因为只要我告诉你,你帮我传播我就给你钱,你何乐而不为呢?如果有人告诉你,只要注册这个东西就可以得到10美金。如果是你,你会不去注册么?转化率高,这就是Paypal之所以在买方卖方都能够病毒式传播的原因。不是因为他们的频率高,也不是有效受众量高,大家能听明白么?

      有人问了一个很好的问题,Facebook也是通过这些方式进行病毒式传播的吗?我要告诉大家的是,Facebook并不是通过邮箱或是其他类似媒介进行病毒式传播的,Facebook的传播纯粹是靠着人们口口相传。Paypal和 Hotmail有一点很有意思,它们通过发邮件给传播对象,从而进行传播。但Facebook不一样,如果对方压根就没用Facebook,Facebook就没办法和对方产生联系。几乎人人都觉得Facebook的成功是因为病毒式营销,但事实上它的壮大,靠的是口碑营销,因为它是一款相当棒的产品,你忍不住想要和朋友们分享。

      上一页 1 23456下一页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