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空间推算,顾名思义就是一个问题中涉及到三维空间,你来通过这个三维空间推算问题的答案。所以比如你要去推算能量、力或者距离,能量可以看做是kg,然后是m,距离是S-2,所以你要的量是kg,m2,s-2,然后你要做的就是从根据已知数据推算出这三个量,质量是这个球体的体积,也就是m3,然后5m/s-2,他就这样一步步推导出了这个原子弹的能量,以及美俄两国原子弹的能量比,其实也就是揭开了当时全世界的最高机密之一。 我承认这个问题对于大家来说太难了,不过见识过这个问题之后你会发现Facebook的留存率计算简直不要太容易。有谁知道全球的网民数量有多少? 24亿?23亿?对了,有一点得考虑进去,Facebook在中国被墙了,所以,现在算算还剩多少?
学生:20亿。
也就是说我们的网民总量在20亿,Facebook最新公布的活跃用户数量是13亿上下,你可以用13亿除以20亿,当然了,这并不是正确答案,但这个数字相当接近Facebook的实际留存率,假定我们把所有的网民都忽悠过来注册Facebook了,那么得出的数字就会高一些。同样的,你去看WhatsApp,他们公布的活跃用户数量是6亿。多少人有智能手机?这个你总可以知道吧?到处都能查到相关数据。知道这个数据,你就能对WhatsApp的用户数量有个概念了。Amazon应该已经成功地让每一个美国人都注册了他们的网站,你应该知道美国有多少网民, Amazon也公布了网站用户数量,这个数字也不难获取。衡量不同类型的企业,需要的是不同的终端留存率。如果你是一个电商,只要你的月活跃人数能保持在20%-30%,OK,你接下来的发展一定不会太糟。但如果你是一个社交媒体,你的第一批注册用户留存率一旦低于80%,就别指望做大了。所以你是什么类型的企业,就该设定什么样的留存率,所以你要做的是找准可比对象,然后问自己:“我在这一类型的企业中,距离真正的成功还有多远?”
所以留存是增长所需最重要的一环,没有之一。而留存来源于一个好的想法,一个实现这个想法的伟大产品,这个伟大产品还必须能够摸准用户痛点。我们看一个产品是否有好的留存,是要看那些已经安装了产品的用户,是否会长期使用下去。你可以在群组的基础上进行统一规范分析,这是一个很好的方法,用这种方法,看看你前100个,1000个,1万个用户,看他们是否会长期留存下来。
别急着招增长团队了,你的指标定好了么?
那么,究竟什么时候才能考虑增长这个问题呢?首先我们假设你已经有了一个摸准用户痛点的产品,假设这是一个电商平台网站,你的用户有60%每个月都会回来逛逛,并且下个单购个物,恩,这个假设非常美好。只有有了这样美好的留存率,你才应该考虑规模化的问题,执行增长是最后一步要做的事情。也就是这个万事俱备的时候,你才能考虑招募增长团队。
说实话,我的看法和别人有点不一样,在我看来,如果你还是一个初创企业,还是别养什么增长团队了。初创团队不应该有增长团队,而是让团队里的每一个人去学习增长技巧,把自己打造成增长团队,而CEO更应该是这个增长团队的领头羊。一个创业团队需要一个像北斗星一样指引方向的人,而这个人,从我一直以来观察总结的规律来看,应该是团队领导。Facebook首席执行官马克·艾略特·扎克伯格(Mark Elliot Zuckerberg)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当初Facebook刚成立时,许多公司公布的都是注册用户数量,比如说MySpace还有Compact,通通都是公布的注册用户数量。但小马哥公布的是月活跃用户数,这个数据是他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的,他要求我们让所有网民都来用Facebook,大家注意,是都来用,而不仅仅是注册一下就完事。所以月活跃用户成了我们内外通行的标准,他这么做就是要让全世界看到,活跃用户数量才是Facebook真正关心的。WhatsApp创始人Jan也是一个很好的范例,他公布的数据一直是发送信息的数量。
如果你的产品是一款即时通讯应用,发送数量应该是最重要的数据了,没有之一。如果人们每天都使用你的产品,也许听上去不错,但是如果他们并没有把你的产品当做最主要通讯工具,尽管每天都用,但是每天就发一两条短信呢?所以Jan公布的是发送数量。同样,AirBnB公布的数据则是预定晚数,他们在TechCrunch上发表的所有信息图里也都是这个数据,他们拿世界上最大型的连锁酒店作为比较基准,和它们比较预定晚数。上述我所列举的每一个公司,各自都有不同的指标,并不是所有类型的产品都要去看月活跃用户数量,对于eBay而言,他们的指标是总销量,就是人们在eBay上究竟购买了多少商品。当时外界许多人往往基于收益来考量eBay,事实上知名市场分析师班尼迪克·埃文斯(Benedict Evans)就用这种收益为基准的方法来分析Amazon的平台业务和自营业务。但是eBay是一个平台型的企业对不对?eBay的实际交易量可能是收益的10倍,所以收益为基准的评判方式并不合适,我在eBay任职的时候,交易量才是eBay真正的指标。因而我们可以总结一下,不同的企业想要寻求增长,需要设定不同的指标,定下合适的指标非常重要,接下来你要做的就是跟着指标走。
为什么我要强调指标呢?因为一旦你的团队人数大于2,你就没办法完全管住团队的每一个人了。相信我,我现在手下大概有100人,我根本没办法一一顾过来,只能靠一种影响力。我或许可以和其中某一个人说,你要做这个那个吧啦吧啦。但是其他的99个人,肯定是自己爱干嘛就干嘛去了。而且如果没有指标,说起公司最重要的事情,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看法。比如说在eBay,很容易就会出现这种混乱的情况,这个人说:你懂什么?利润才是最重要的!那个人说:买家数量才最重要好么?然后又有人反驳:不对,是卖家数量!这时候Pierre、 Meg还有John这些eBay核心领导就会站出来指正:大家都听我们说,我们真正的指标是毛商品价值量,还有我们网站上活跃的电商在全球占比,这才是我们公司最重要的指标。搞清楚指标,这意味着哪怕员工们磋商问题而你不在,又或者当他们自个儿死盯着电脑考虑开发新产品或者新功能的时候,脑子里清清楚楚地知道,公司发展的目标是总交易量,不是利润,更不是什么注册用户数!除非他们成为长期活跃用户,否则注册用户数没什么意义。还有一个很好的例子,2004年我在eBay的时候,我们改变了推荐新用户的奖励方案,奖励介绍人这个法子在现在看来可能有点过时,主要就是给那些给你网站带来新流量的人支付一笔介绍费,这可以为你带来一大批营销人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