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小店,深服务
2015年是海底捞高速扩张的一年,今年计划开78家新店。此前,海底捞每年开店速度不过20家左右,这新计划显得有点激进。
但此店非彼店,张勇今年想把海底捞的店开“小”一些。这是他面对汹涌而至的互联网浪潮的回应。“把店开小之后,我们的计划就是要去更深的服务。”
所谓小店是指,以往海底捞不做低于100桌规模的餐厅,那么如今海底捞打算根据实际选址情况,开20张到60张桌子的新店。重要的是,这些小店要离他们的客人近一些,更近一些。
海底捞“传销”式的店长培养方式,其目的也是为加快开店速度服务。“我们开店不是缺人嘛,(末位淘汰的方式)变成他自己得拼命往上走,所以(我们)才敢提出开78家店的计划。”张勇说。同时,把店开小了,对店长能力的要求也可以稍稍放宽一些,能上岗的人选也就多了起来。
张勇说要开的小店,让客人能在两三公里内,步行就享受到海底捞的服务,这能帮助解决城市里客人出行吃饭交通、停车极其不便的痛点。
外卖的兴起使餐饮成为O2O的前沿阵地,海底捞很早就开始了布局
对于海底捞成为O2O线下入口的构想,张勇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委婉地表示,这是一种可能性。
小店的方向是明确了——贴近用户,深度服务,但张勇也还不清楚,这种对用户的贴近和深度服务的尝试,到底能够做到什么程度,不过他相信这其中必有海底捞的机会。
以前海底捞的领班店长天天要搞员工思想动员,还得指导员工怎么干活,今后海底捞要把门店的技能培训搞成视频,比如怎么加工食材,怎么打扫卫生,卫生的标准是什么,怎么做才能升迁,员工看看视频就知道。这样,就把领班以上的员工给解放出来了。
张勇认为,只有他们解放出来,才能把客人服务得更好:“你不是觉得没活干,好办,你给客人打扫卫生,人家有小孩,你去送个莲子羹什么的多好,吃个火锅把客人感动死,感动他流泪,这不就对了。”
听起来,这不就是所谓互联网思维中所说的“服务粉丝客户”意识?
“我下一步要把我的深度(服务)捡起来,我以前在简阳当服务员的时候,人家要吃香辣酱,我是跑到人家门口去送,我们要(把这个传统)捡回来。”张勇觉得海底捞如今的服务水平与当年相比那是极大的反差。
是什么刺激了张勇,让他有如此的决心?
“我觉得还是互联网的焦虑症,就是被他们吓的。”张勇端起自己随身带着的玻璃保温杯,喝上了一口。
“你跟互联网的大佬开个会,开几次会你成神经病,吓死你!什么都不要钱了,卖电视说电视不要钱,我说成本怎么办?人家说这叫互联网思维。”张勇接着说,“我就怕他们开一家火锅店吃饭不要钱的,你遇到这个事情就瞎了。”
对于互联网和O2O,张勇其实一直有思考。“餐饮不要钱,现在看有可能。你想一下,你是一家餐厅,如果你的盈利点转成金融,就是(提供)服务了,你这家餐厅肯定是很便宜的,而且员工待遇更好,就是跨界,技术的进步带来跨界。”
对于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的趋势变化,海底捞其实一直跟得很紧,比如海底捞外送、百度直达号、微博营销等等都是海底捞第一时间的尝试。张勇并不干涉具体运营策略,只是会交代下面的人:要非常重视这个事情,投入要大一些。
最近,张勇给他的几位高管分配了任务,他列出互联网排名前20的企业,给每个人指定出几家去拜访。
不过张勇对于这样的拜访并没有提出任何要求,只是对高管们说,你要去聊去学习,说不定能碰出什么火花,也只有如此思路才能开阔。
有人评价张勇说,他的互联网思维其实早于“互联网思维”这个概念的出现。
这话让张勇有点高兴,有阵子他经常对着高管们说:“我还一直崇拜他们搞互联网的,搞了半天我也在搞互联网思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