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有两种领导人:爱冒险的机遇主义者和脚踏实的实行主义者。所有的企业的寿命周期都一样:发展-成熟-衰落。如何才能延长公司的寿命?为什么辉煌一时的诺基亚难逃没落?为什么领导人脚踏实地不一定是件好事?且看本文为您解析。
2011年,IBM也终于成了百年老店。生日当天,IBM在《华尔街日报》、《华盛顿邮报》和《纽约时报》上刊载了长达四页的广告;“我们祖父祖母那一辈人人敬仰的公司都已不复存在。1961年全球500强公司中的前25家公司,如今也只剩下6家。”这支广告的初衷可能是为了弘扬IBM坚韧不拔的精神和特质,但也强调了了如今创业界的大好情势,新公司如同雨后的春笋般源源不断地涌现,不仅是在硅谷,也在世界各地。
想想最近破产的柯达和生命垂危的黑莓公司。在此之前,两者分别都曾在各自的领域称霸。它们都掌握有遥遥领先的科技,但在企业真正面临危机的时候, 没能做出相应的调整。他们为什么失败了?为什么在这个人人都注重品牌的飞速进步的时代,却有那么多创业者忘了要不断革新?
在本文中,我将为您讲述公司的“寿命曲线”,为我们分析公司如何巧妙地避免平台期和衰退期,并解释这对着眼于长期成功的新兴企业所含的重大意义。
企业的寿命曲线
成功的企业总会经历某种固定的周期模式。创业团队先研制出产品或是服务,打入市场,吸引顾客。一旦过了这道坎,他们就会进入成长阶段,年利润和所占市场比例年年飞速增长。在此之后就是平台期。团队继续研发和改善产品,但收入的增长幅度逐渐缩小,利润也会稳定在一个较低但还算不错的水平。
当这些公司成熟之后,它们的成长会进一步放慢,直至停止。然而这时候公司的运营费用依旧只增不减,因为他们要与市场中的新手竞争。最后,公司没能跟上市场的步伐,财政赤字负债累累,逐渐陷入负增长,随之出现裁员,资金消耗率居高不下,直到公司破产、清盘。
这样听起来似乎是在给人泼冷水,尤其是想到这样的过程是不可避免的。但你必须要认知到,即使公司不同,时间线截然不同,这个循环依然存在。很多成功的公司只是延长了它们的衰退期,有些甚至撑过了一个世纪。技术公司也不例外,只不过它们的寿命较短,所以每一阶段的发展都会加速。
伟大公司的秘诀:能给自己“续命”
延长公司寿命的秘诀,就是战略性转型。如果一个公司能够放弃按原路线继续发展和成熟这条“好走的路”,放弃稳定的成长和市场上的领先地位,冒着潜在的风险选择转型,那它就有可能更上一层楼,取得更大的成功,开阔眼界和公司的规模。
一个公司能否达到这一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领军人物。大部分的领导者都能被分为两类:机遇主义和实行主义。下文中也会说到,机遇主义的领导人会给公司在转型方面带来极大的优势。而实行主义者,虽然在可预测性和效率方面都值得嘉奖,但若从长期而言,他很有可能会让公司处于险境;或者好一些,也只能让公司困在寿命曲线中,无法突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