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经济学革命:从稀缺性假设到双约束假设

      一、现实的困境

      从2011年9月开始,“占领华尔街”的抗议运动以星火燎原之势席卷全球。而在此前,法国和西班牙已经开始了类似的占领抗议,英国发生了伦敦的街头骚乱。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分配不公、贫富分化扩大的现实使一大批年轻人感到前途黯淡,充满挫折与不满。这样的状况彰显出一个冷峻的事实:贫困,这个人类社会的千古难题,在生产力高度发达的当代,仍未得到有效解决。对此,目前在经济学界占统治地位的西方主流经济学,恐怕难辞其咎。

      在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体系中,理想的市场经济是一个能够自动实现均衡的经济体制,即所有物品和劳务都能按照市场价格自愿地以货币形式进行交换,有关各方都能从社会上可供利用的资源中获取最大的利益。因此,贫困问题根本无法放入这样“完美”的分析框架中进行讨论,更遑论得到解决。对于这一点,西方主流经济学家其实都很清楚。

      例如,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保罗?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在其著名的经济学教科书中承认:“作为一门科学,经济学并不能答好这类伦理的和规范性的问题:我们的市场收入(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应该有多少份额转移给贫困家庭。这是一个只能由投票箱去回答的政治问题。”[1]

      又如,另一部著名经济学教科书的作者、哈佛教授曼昆(Gregory Mankiw),2011年11月在遭到部分学生罢课抗议后,也对这些学生表示理解,说自己非常支持解决贫富差距扩大的问题,但眼下,“我们还不知道最有效的办法是什么”。[2]

      随着对资本主义的反思在西方世界蔚然成风,在2012年1月底举行的冬季达沃斯论坛(世界经济论坛)的一次活动中,来自华尔街的著名经济学家史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也阐明了自己的观点。他对经济学无法解释贫富差距问题表示了遗憾,承认“我们善于创造一系列单位来衡量贫富差距的程度,但却没有一套理论或是分析方法,来解释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3]

      以上情形充分说明:对于贫富分化这一千古难题,直到目前,西方主流经济学都无法解释问题的成因,更无法拿出有效的解决办法。因此,我们只有另辟蹊径,从根本上改变寻找解决方案的方向,才有可能在人的平等、尊严和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一种能够彻底解决问题的、比资本主义更优越的新制度。

      要改变寻找解决方案的方向,可能意味着要颠覆传统的、主流的理论框架。在这方面,中国经济学界有着某种独特的优越性,因为我们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理论框架:一种是随着“十月革命”一声炮响在中国逐渐扎下根来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一种是改革开放后引进的西方主流经济学。但这种优越性也是一柄双刃剑,在西方主流经济学面对问题明显无力招架的今天,如果志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也无法拿出针对现实问题的有效解决方案,那么中国经济学界的羞辱将更甚于外国同行,况且现实已经令我们十分难堪了。根据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援引的贫富分布数据,在美国,顶层20%的平均收入是底层20%的8.4倍;英国为7.2倍;德国为4.3倍;而在中国,这一数字高达12.2倍![4]也就是说,在贫富分化问题上,中国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然而希望之光已经出现。程恩富教授为了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2007年提出了一个 “资源和需要双约束假设”。[5]本文将论证,从这一假设出发,我们就可以推翻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为解决贫困、失业等经济难题开辟新的理论空间。

      上一页 1 2345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