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少林寺的商业化道路:影视医药妇科均涉足,谋划上市(4)

      商业化双头怪兽

      就目前内部机构设置看,少林寺称得上是一家架构完备的集团化企业。少林寺旗下既有专门的外联处、寺务处、少林寺网站等机构,还成立了一系列商业化运作的公司。

      1998年,少林寺成立中国佛教界的第一家公司——河南少林实业发展有限公司,目前已拿到45个类别、200多项商标的注册证书;此后少林寺还成立少林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主要从事文化产业开发和经营,并相应进行少林寺品牌的授权与管理;随后作为股东之一成立河南少林寺食品发展有限公司。近年来,少林寺的商业版图还在不断扩张,开始伸向医药、电子商务、出版等众多领域。少林寺品牌的商业化路途上,释永信非常前卫。2008年5月22日,少林寺开起淘宝店,销售产品既包括禅修用品,还包括注入少林僧人元素的创意产品,甚至还有售价高达9999元的《少林武功医宗秘笈》。少林无形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北京代表处负责人田健弘向《商业周刊/中文版》强调,和少林寺有关的公司,寺院只出品牌,不去经营,不去拉广告,合作方有收入后再给寺院做一定功德,但金额有限。

      “其实少林寺根本就没有特别主流地参与到商业中去,更主要是在宣传少林文化。”李阳泉说。少林寺的困局在于,它走出去的每一步,往往都被冠以商业化的帽子,人们只关注它从中得到哪些利益,而远非它的苦心,“师父是一个拥有大智慧的人,如果你真的交给他一个公司,他一定会运营得很好,但他并没有把少林当公司来运营”。

      但释永信标榜为了弘扬少林文化的目的,在一些人看来就是个幌子。释永信也有了各种各样的头衔:精英和尚、少林寺CEO,很多人认为释永信的生活不像僧人,风光过头。“现在和尚也参与进来开公司,名义说为创造品牌,谁信呢。”在上述匿名登封市委宣传部人士看来,少林寺申请商标保护是为了垄断获利,现在的少林寺已是个企业集团,而非佛门净地,“你和尚念好经就行了,要那么多钱弄啥”?也有人士指出,释永信反对上市,根本原因在于怕自己的控制力被削弱。

      中国已非山林佛教时代,且寺院土地房产均非宗教社团所有,僧人无法靠田产、地租和香火维持生计,须寻找新的生存模式和生活方式。“只要佛教的信仰及其弘法利生的原则不变,农禅并重可演变为工禅并重,或演变为商禅并重。不反对寺庙道观引进先进社会管理方式,但反对以营利为目的,把寺庙道观承包给公司、个人经营的行为;反对宗教活动场所以任何形式上市。”华东师范大学宗教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李向平对《商业周刊/中文版》说。

      但如今信仰已成一门生意,利益各方都想通过宗教搭台吃唐僧肉,信仰正在迷失。近些年来,地方政府纷纷发掘和经营本地的文化资源,几乎所有的宗教场所、名人故居,都变成政府眼里发展旅游业的经济性资源。从表面上看,这是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但从深层次来说,这左右了无数公民的信仰方式。

      那些皈依佛门的名人

      今年7月,疯狂英语创始人李阳在千年古刹——河南登封少林寺皈依佛门,师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名延依。

      近年来,演艺圈信奉佛教的名人不在少数,有的甚至剃度出家。上世纪八十年代,黄元申因为演出《霍元甲》在中国家喻户晓,在事业顶峰时,他撇下老婆孩子,远离繁华,毅然出家,曾经轰动一时。

      1997年,知名歌手李娜在自己最红的时候激流勇退,看破红尘,在五台山出家,法号为“昌圣”。

      陈晓旭因87版《红楼梦》一举成名后,很快退出娱乐圈从商,1999年,陈晓旭踏上学佛之路,法号“华严居士”。2006年,陈晓旭在长春百国兴隆寺剃度出家,法名“妙真”。

      此外,演艺圈还有许多俗家弟子,例如李连杰、梅艳芳、张国荣、成龙、曾志伟、谭咏麟、齐秦等,他们常常到寺庙参拜佛界大师,请他们指点迷津或分忧解愁。而在今年1月,原盛大文学CEO侯小强曾通过微博宣布,自己已皈依佛门,师从少林寺方丈释永信,法名延舍。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