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w?——旧经济转型新经济旺,大小票讲述自己的故事
单有外因还不够,中国股市从未像今天这样充满各式纷繁的主题,这使得投资者找到了推动股市上涨的“借口”。我们观察所有“借口”,均可归为三类:无风险利率下行、经济“新常态”、第四次工业革命。这三大“借口”也解释了A股大小票齐涨的格局。从本轮行情启动算起(2014年7月),尽管市场先后经历了蓝筹疯和创业疯的两个分化阶段,但实际上上证指数和创业板累计涨幅相当接近,均已超过80%。
无风险利率下行是支撑整个股市估值重修的基础,这一作用不能简单用降息次日股市的表现来印证,也不能用盈利无改善来否决。在目前2.5%的一年期存款利率水平下,折合市盈率40倍,假设未来基准存款利率降至2%,盈利零增长的情况下对应股市整市盈率则上升至50倍。截止3月24日收盘,上证市盈率为16倍,上证50为11.5倍,中小板为46倍,创业板为86倍。
市盈率仅仅是我们考虑的基础,在40倍或者50倍(预期)的合理市盈率基础上,还要考虑不同板块的潜力来做加减法。这就需要再次回到我们前面所讲到的两外两大“借口”:
一是经济“新常态”,这一点对应的是大票的未来。“新常态”在宏观范畴内,涵义极广,在股市中,我们只取“旧经济转型”这一瓢水。旧经济的未来有两条路:一是内部通过兼并、重组实现去产能和升级,眼下南北车合并、电改方案出台、钢铁行业整合等讲的正是这个故事;二是扩大外部市场,将己不所欲施与所欲之人,因此,“一带一路”是政府2015年最重的的战略。
这两者是大票上涨的“借口”,那么从市盈率角度看,大票是否已经完成修复呢?40倍是当前整个股市的合理市盈率,对于大盘蓝筹而言必然有所折让。2008年10月,大盘见底,彼时上证50市盈率约为13.5倍,目前为11.5倍,因此,即使以最差的时候作为参照,大盘蓝筹依旧被低估了18%。如果在最差的基础上,再加上旧经济转型升级以及“走出去”的预期,那么上证50的合理市盈率水平至少在20以上,上证综指对应25倍以上。
二是第四次工业革命,这对应了小票的未来。创业板无疑寄托了市场对于中国产业经济未来的期待,那么这份期待所带来的80倍市盈率对于创业板而言是否过于沉重?我们认为,目前创业板是市场尚可承受之“重”。这一互联网掀起的科技股浪潮太容易让人联想到2000年纳斯达克的疯狂与破灭,彼时纳指的市盈率已经突破了110倍。关于二者的相似性,市场已经分析的相当透彻,我们不妨简单看一下不同:
1. 2000年初美国经济已经出现过热迹象,美联储在2月和3月连续两次加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已经是无法逆转的长期趋势,货币政策将在较长一段时期内维持中性偏松。
2. 纳斯达克见顶时也是美国科技股盈利见顶之时,2000年初美国的PC渗透率已经超过了50%,信息设备和软件需求在1997年至2000年集中释放后出现大幅回落;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科技突破众多,包括机器人、物联网、云计算、石墨烯、新能源等众多热点,而当这些热点与中国制造业和消费市场结合后,正释放出巨大的增长空间,从智能终端、电子商务、新能源汽车、大数据等技术在中国的发展看,中国的人口基数效应不容小觑。
3. 纳斯达克上市公司2000年初披露的年报中,已经出现大量亏损企业;从深交所公布的421家创业板公司2014年主要财务数据来看,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同比增长27.03%和22.71%,增长速度均为近三年最高。另外,2014年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润增长率近三年来首次接近营业收入增长率,实现了利润和收入的同步增长。
4. 纳斯达克2000年的市值高峰是6.7万亿美元;创业板市值仅为2.5万亿人民币,至少在注册制开放之前依然属于稀缺资源。
因此,简单的市盈率对比就断定创业板泡沫即将破裂的观点未免有些草率。创业板作为中国新经济增长点的代表已经被赋予了“创梦板”的概念,但其中,有些会“梦想成真”,有些是“白日做梦”。在创业板标的相对资金面依然稀缺的时候,各种梦都可以做的很好,一旦注册制推出,在创新、创业浪潮鼓动下的中小企业蜂拥而来,创业板将面临终极挑战。
无论是大盘蓝筹还是成长股,尚不言顶并不代表一马平川。从短期看,我们认为A股的牛市行情会延续至二季度末触阶段性高点,年中或面临一波中级别调整。近期在新股发行和获利了结压力下,大盘可能小幅回撤,出现加仓时机。从近期资金偏好看,投资者对创业板依然热情不减,但考虑到今年以来创业板涨速过快,二季度可能面临技术性调整。
What?——要守株待兔,也要主动出击
我们建议,在整体战术上,要守株待兔,也要主动出击:以低估值板块(金融、医药、地产)、国企改革板块(电力、钢铁)、稳增长板块(水利、港口、铁路)为防御,以TMT行业、互联网+(农业/医疗)主题、高端装备制造板块、西藏主题为进攻。
行业上,我们建议投资者依据三条投资逻辑布局市场:一是稳增长线索,重点关注建筑建材、房地产、钢铁板块;二是金融体制改革线索,重点关注券商、银行、保险;三是产业结构升级线索,重点关注通信、机械板块。
建筑建材、房地产、钢铁板块:1、随着两会结束,相关稳增长项目将会陆续开工,下游需求的改善将直接产生利好;2、在政策保驾护航下,房地产有望回暖;3、施工旺季的到来以及环保催生产生收缩预期将会对建材、钢铁板块产生支撑。
券商、银行、保险板块:1、交易量创新高、两融活跃、IPO提速、创新业务进入扩张阶段,多重利好券商;2、存量债务置换、存款保险制度推出、开展综合性经营政策预期、国企改革深化以及目前估值相对偏低均将有利于银行股估值的提升;3、保险业二季度相关利好政策有望集中推出,今年有望加速发展。
通信、机械:工信部18日公布《关于开展2015年智能制造试点示范专项行动的通知》,提出2015年启动超过30个智能制造试点示范项目,2017年扩大范围,在全国推广有效的经验和模式。
主题方面,重点关注一带一路、电改、国企改革、互联网+、西藏板块。
一带一路:3月26日-29日博鳌论坛召开,主题为“亚洲新未来:迈向命运共同体”。“一带一路”重大项目清单或将首次亮相;中国牵头的亚投银行成员国已扩围至33个成员国;“丝路基金”未来规模可能达到4000亿美元,这些均将利好一带一路板块。
电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于3月16日正式下发。从重要性和紧迫性、总体思路和基本原则、重点任务和组织实施四个方面对深化电力体制改革做了阐述。
国企改革:国企改革顶层设计“1+N”方案有望近期出台,2015年国企改革有望进入落实阶段,重点关注大集团小公司概念个股。
互联网+:互联网对于传统产业的改造将是深远的,国家已制定“互联网+”行动计划,国家已设立400亿元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要整合筹措更多资金,为产业创新加油助力。
西藏板块:去年是对口援藏20年,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明年是西藏和平解放65周年,我们预计内年国家很可能举行第六次西藏工作会议;近日证监会召开了西藏资本市场发展座谈会,从股权市场、债券市场、期货市场等方面向西藏政策倾斜,预期相关部委还会出台一系列政策,从不同方面支持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西藏将拥抱政策红利,成为贯穿全年的一大主题热点。
风险提示:经济大幅下行、新股集中发行、资本加速外流、企业业绩未能兑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