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千多家制笔企业、二十余万从业人口、年产圆珠笔四百多亿支……中国已经成为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但一连串值得骄傲的数字背后,却是核心技术和材料高度依赖进口、劣质假冒产品泛滥的尴尬局面,大量的圆珠笔笔头的“球珠”却需要进口。
观一叶可知秋。“中国制造”品牌长期以来以数量代替质量、以廉价获取优势的缺陷,在当前经济增长步入“换挡期”的关键时期,已暴露出工艺和产能落后的弊玻像圆珠笔制造中的“球珠”短板,因先进工艺、产业技术薄弱,制约着我国制笔产业发展成长。
事实上,我国圆珠笔制造早于1948年就已量产,且在改革开放后,以供需为主导的制笔厂家更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中国制笔协会介绍,包括笔芯在内,我国圆珠笔产量已达到400多亿支,是当之无愧的制笔大国。然而,令人深思的是,制笔大国耀眼光环却难掩“球珠”短板。有着20多道工序的圆珠笔头,既便我国能用巨资购买生产设备,但不锈钢线材、匹配的墨水制约,仍严重制约制笔业无法升级。因此,圆珠笔“球珠”短板不解决,要推动制笔产业迈向中高端只是空中楼阁。
就目前制笔业发展现状而言,我国制笔技术虽然已经在易切削钢线材、墨水等技术实现了突破,却还存在企业接纳新技术和设备的过程,这也说明我们产学研平台贯通衔接不够,这个突出矛盾急需从政策激励到简政放权再到财税支持等各方面措施来化解。
可以说,小邪球珠”短板揭示了“中国制造”的发力点。过去靠广告、低价、数量和薄利多销发展制造业路径,在激烈竞争中必然要被淘汰。笔者以为,以破解圆珠笔“球珠”短板为例,“中国制造”要在创新中凤凰涅,一则应提高有效供给能力,更好满足日益旺盛、逐渐升级的消费需求。这就要强化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和主导作用,加快技术升级改造。二则应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引导从业者钻研职业技能,埋头苦干,孜孜不倦,精益求精,视工作为修行,视品质如生命,争做价值型、独具匠心的员工。三则应推进政府层面的简政放权,更加弱化政府对创新项目的干预,为制造业创新发展提供良好制度环境和市撤境。
好的产品都有其灵魂。破解“球珠”短板,关联着“中国制造”整体的强筋壮骨,如:墨水研制需要化工业支持,生产设备涉及机械设计制造能力,特殊钢材关联钢铁产业科技创新。由此可见,不仅圆珠笔“球珠”应实施重大技改升级,做好新旧产业和发展动能的转换接续,而且“中国制造”各行业应以高质量、低能耗的新供给淘汰落后无效产能,以新供给带动新需求,才能夯实“中国制造”长青基业。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