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90后、创业潮,正在成为所有公司管理的共同挑战。怎么在公司里营造竞赛式的创业气氛?如何用游戏化管理来激活90后的工作热情?移动互联网的即时化、碎片化特征给公司管理带来哪些机遇和挑战?推荐一篇罗辑思维联合创始人脱不花的干货分享,或许能带给你一些新的思考。
请听脱不花娓娓道来:
嘿,大家好,我是罗辑思维的脱不花。今天受命需要跟大家交流的课题是《玩公司》。
因为罗辑思维是个小公司,我们没有大公司的招牌和那么诱人的薪酬福利,只能靠带着小朋友们玩儿、让员工开心来吸引人。
我首先和大家介绍一下罗辑思维的基本情况:
罗辑思维是一个基于微信的互联网社群,目前我们有345万订阅用户、
66000名付费会员,同时也是微信生态中最大的一家电商。
当然,和各位的生意相比,我们只是个小卖部。我们通过接近2000个微信群来建立与会员以及热心用户的直接关系。
为了完成这个工作量,目前罗辑思维有40名员工。其中技术团队10人,其他为内容运营和商品团队。
每个人都是身兼数职。每个人的平均工作时间是每天15个小时左右,常年如此。
但是罗辑思维的员工活力非常强,所有与罗辑思维合作过的公司,都认为罗辑思维给他们带来的最大价值,是看到如何用非常少的人,来完成非常大的项目。
我们这个公司的特点有几个:
第一,没有上班的起止时间、没打卡机;
第二,除了创始人之外,没有层级;
第三,除了财务部之外,没有部门;
第四,除了技术部门之外,没有年终奖。
同时,沟通风格非常简单粗暴。
但是,罗辑思维的团队稳定性、活力和创造力,都非常优秀,我个人王婆卖瓜,我认为我们的团队是互联网领域最优秀的创新型团队。因为罗辑思维几乎保持每天都上线一个新活动的频率。
这个团队的构成是两端:70后和90后。90后为主。但是与70后的相处非常融洽,大家没有代际感。
我们自己分析,可能比较有效的做法是以下几点:
1、我们从来不管理员工的工作时间,全部自我管理。
为什么?很简单,在移动互联网时代,你可以通过刷卡机刷住他的进门和出门时间,但是只要他手上有个手机,你就根本不知道他在做什么。
所以,我们创始人一致认为,刷卡机是管理者的耻辱,因为依赖刷卡机,就意味着你没有能力管住员工的注意力和情绪,你只能管住他的肉身。
与其这样,不如让他们自己管自己,只需要与他密切协同的小伙伴协调好时间就可以。
特别是对于年轻人,他们一定爱睡懒觉、晚上一定熬夜,与其逼着他早晨九点来,为什么不让他中午来,然后晚上十点走呢?
而且在北京这种城市,这种时间安排会极大的提高小朋友的幸福感。所以,每天早晨是我们创始人开始值班,然后小朋友们大部分中午前到。
我们的办公室也没有固定座位,每个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和项目的需要,随时换座位。包括创始人在内,没有任何人有独立办公室和特殊的办公设备。
2、依靠自我管理,如果他们不自觉怎么办?
很简单,我们有“节操币”制度。每个员工每个月可以获得10张节操币,每张相当于人民币25元。他们可以用这张节操币在我们周边的咖啡厅和饭馆随便消费,还可以获得打折和VIP待遇,公司月底统一与这些饭馆结账。
但是,节操币不能自己使用,必须公开赠送给小伙伴,而且要在公司公示你为什么要把节操币送给他,说明具体原因。节操币成为了我们的硬通货,每月公司会公示当月节操王。
每年收到节操币最多的节操王,会获得年底多发三个月薪的奖励。所以,每个人都能看到一个公开的数字,这个节操币的交易情况,反映了每个人与他人协作的水平。
很少收到节操币的人,一定是协作水平和态度比较低的,而且是由全体员工每天的自然协作做出的评价,是一张张真实的选票。这种落后的人,会很快自觉改善,或者离开公司,他们会感受到强烈的压力。
节操币制度在罗辑思维的社群里有很多变形,很多公司都在尝试,而且在千人规模的公司,也仍然是适用的。
我目前看到最好的节操币的实践,是阿芙的雕爷做出的,他们发行了一个内部货币,其他逻辑都与我们一样,但是他们有一个重大创新:
他们选了一位公司的老员工,没什么级别,但是处于协调性的岗位上,这个孩子叫波旬。他们把这个货币,命名为波旬币,上面印着波旬的头像。
他们的这个创新之所以牛逼,是因为他们突破了我们在节操币制度方面最后一点中心化的障碍:
我们是公司发出的,而他们是一名代表性的员工发出的,这样节操币就彻底成为了一个去中心化的管理和激励工具。员工也许不在乎这笔钱,但是非常在乎排名,因为这意味自己在其他人心目中的形象。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