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否认真梳理过自己的企业?你的下一个五年,创业方向是什么?试着用战略创新的思维方式重新解构你的公司吧。
总是会有创业中的学生问这样的问题:哪个行业有机会?哪个行业渐入末路?坦白讲,直接将创业方向指引至TMT行业中的哪一类模式,或者其他行业中哪一个细分的领域并不科学。因为,这种说法毫无根据。
如果换一种思考方式,我们回到基本,用战略创新的新思维考量,你会发现,寻找下一个创业方向并不难。将创新思维分解,真正落到创业公司层面,无非要衡量以下几个问题:行业边界、竞争定位、目标客户和企业核心竞争力。
【下一个五年什么样的创新模式会火?】
对于创业者来讲,选择行业和定位非常重要,它决定了企业的非正常回报。企业很容易界定自己所属的行业,而这种界定往往从产品或服务本身界定。他们要么把行业定义得无限小,比如定义自己是收垃圾的,那成长空间必然就是收更多的垃圾,这样的商业模式缺乏想象空间;要么走另一个极端,定义自己是做环保的,这又突然让人觉得你的公司什么都在做。
仔细观察市场,我们会发现,现代行业的边界越来越模糊,新鲜的商业模式总是跨行业的。
苹果原来是做计算机的,后来又做MP3。乔布斯通过iTunes来拉动iPod的销售,这与剃须刀的商业模式似乎完全吻合:我给你刀架,你不断买刀片。苹果把消费电子音乐的出版和剃须刀的模式绑定在一起。因此,当边界变得模糊的时候,企业很难用传统—的波特五力来界定行业。
如何在产品服务层面的一端.和无限大的一端之间找到一点来界定,是创新的关键一步。目前,大家似乎比较关注纯粹的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而这种纯粹的互联网行业其实面临很大的运营挑战。
未来五年,如何传统行业嫁接到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领域才是大趋势。
对于很多创业者来讲,衣食住行、生老病死是最容易、最有价值用移动互联网来解决的领域。O2O模式就是个典型。比如易到用车,用互联刚勺方式改变出行方式,利用第三方剩余运力打造了一个调配系统,使得用户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够了解周围有哪个商务车是空闲的,这大大提升了运营效率。
【将你的行业分解或融合】
传统的波特五力总是被变成相互博弈的关系。这就意味着,一方力的提升就是另一个力的损失,比如供应商议价能力的提升就是行业赢利性的损失,替代品的威胁就是行业赢利性的损失。比如,高铁出现了,民航机票会降价,而高铁出了问题,机票价又涨回来了。
从企业层面来看,没有一个企业能够独立改变行业结构,能够提高行业的赢利性。因此,创新应该从竞争与合作来考虑,跳出传统的竞争与博弈关系。在竞争定位领域,传统理论强调取舍,非此即彼。
从创新角度来看,如何打破低成本和差异化的取舍,找到两者之间的融合?如何在降低成本的同时,提升差异化,找到融合,这些具有很大意义。为什么如家、汉庭这样的经济型连锁酒店能改变传统行业的游戏规则?如果说竞争要素包括价格、地点,低中高,五星级酒店会把所有要素推到极致;反之,价格便宜,所有要素都下降。可如家、汉庭的思考角度很独特,即出差在外的人最关心的要素是什么?能否把这些要素进行提升,把其他要素往下调整?如果要睡好觉、洗好澡,那所有跟睡觉和洗澡有关的元素都要强化,做到中等偏上水平。这样,其他的大堂装饰、捏脚、吃饭就会变得并不重要。这样,原来住星级酒店的顾客会往下走,因为洗个好澡睡个好觉足矣;走亲访友的也被吸引过来,毕竟不用花费太多就能满足基本要求。这种定位就完美地找到了边界,形成了融合。
其实,很多行业都处于合久必分、分久必合的状态。行业的分解和融合是有规律的。早年间的Lotus和WPS作为独立的第三方软件,在匹配性方面存在很大问题。为了解决匹配性,微软用Office做了整合。当产品服务功能性受限制时,行业的整合空间就比较大。
反之,当行业完成整合之后,又会出现分离趋势。纵向整合的行业就是典型,比如医院,链条长、科室多,结果导致看病难、价钱贵、反应慢。这个行业人就会分解掉,最早出现专业体检、眼科,再到专业验血,还有社区诊所。最终,80%的病人会被截流在医院之外,享受专业化的分工服务。
因此,当一个专业公司提供的服务缺乏匹配性、服务不到位时,肯定会出现整合空间,当行业价格非常贵,服务特别差,反应速度慢的时候,又会出现分离。但分与合一定是在新的平台上层开。就像Lotus和WPS被Office整合—样,未来Office又会被云计算在云上所分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