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人上门”,毫不夸张地说,是自工业革命以来,劳动力的再次解放。传统的“剥削”和雇佣关系不复存在, 服务者和中介平台的关系此时更像是一个合作关系。自己干,但不用操当老板的心——“送人上门”的服务模式提供了这样一种可能性。
什么是“送人上门”?
自1999年,8848和卓越网相继成立以来,“电子商务”一直是中国最热门的词汇之一,甚至有大学专门开设“电子商务系”来培养人才;2009-2010年间,受美国公司“Groupon”的影响,“团购”网站开始风行于国内,与此同时,“O2O”的概念开始盛行。
“以前是在线卖东西,现在改成卖服务。”虽然说都是在线卖,但买东西你坐在家里等着就行了,买个团购券,能不能用的上还不一定——得看你什么时候乐意从家里走出去,到人家店里面去用。
直到13、14年,“送人上门”的服务突然火了起来。
“送人上门”区别于“送货上门”,送上门的不是你买的一个实体东西,而是一位或多位即将为你服务的服务人员;“送人上门”又区别于头几年的“O2O”,你不需要走出家门,就可以坐等服务上门。
过去一年多的时间里,送人上门的服务已经覆盖了生活中的许多行业,比如叫出租车、美甲、保洁、洗车、洗衣、修车、装修、按摩……
其实,58同城和赶集网,早就在做这种送人上门的业务,你看你修个锁、找个保洁,不都是在家里等着人家上门来服务么?
是,只是有些东西不一样了。
互联网化的重要前提:标准化
现在的“送人上门”,解决了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标准化。
以前找保洁,58同城会告诉你,这些公司能够为你提供服务,你自己挑一个吧——不同公司的不同保洁员,其服务水平差别在哪儿?你完全不知道。
保洁员上门的时候,问雇主要盆、要清洁剂,这些应该不应该?
现在,使用 58 的另一个业务“58到家”找保洁,就完全不要担心这些。所有的服务流程,包括保洁员该穿什么、说什么、带什么,先干什么后干什么,58到家都一一做好规定。雇主只需要在网上填写好要求,在家坐等即可。
在按摩行业,“功夫熊”的按摩师被要求上门时穿好鞋套、白大褂,使用专用的计时器和铺在客户身上的被单;
在美甲行业,“河狸家”、“嘟嘟美甲”会要求美甲师不要在客户家中上厕所;
在用车行业,“易到”和“Uber”的司机,会下车为客户开车门。
为了保证服务的所有细节,各个公司都有专业人员来规范流程和培训人员。
例如,为了保证所有的保洁员都能学会并遵守规定,58 到家甚至请来专业的菲佣为保洁员上课,结业时需要通过考试;正式上岗前,保洁员还要跟着老手“实习”至少一个礼拜方能上岗;“功夫熊”请来经验和学历同样惊艳的按摩高手负责人员培训;“嘟嘟美甲”直接请到上海的王牌美甲师加入团队。
技术手段同样可以帮助整个服务流程更加标准:在手机上的APP可以帮助确认服务者的在途时间、上门服务时间与上门服务地点;在服务结束时,支付同样通过手机在线完成,不仅大大简化了传统的付款、开票流程,更掐死了服务人员“跳单”的可能性。
服务者本人同样变得“标准”:服务平台会用各种方法“认证”服务者的资质,比如身份证件、资格证书和通过自己的考试;雇主享受服务的同时,也能看到服务人员的详细数据,包括这位司机/美甲师/保洁员姓甚名谁,照片啥样,还能看到他/她的过往服务纪录和用户评价。把人“数据化”并不代表尊重的缺失,相反,服务者能够在一个更为公平的环境中竞争。
过去几年中,生活服务领域最难的一件事儿“标准化”,正在被“送人上门”的公司在各个细分行业中逐一消解。这也是消费者愿意相信、乐于使用这些服务的重要前提。
所谓“去中介化”,本质是对劳动力的再次解放
线上寻找服务的兴盛必然带来线下门店的惊恐,这种恐慌极有可能变成现实:十几年来,在电子商务的侵袭下,线上零售业对线下零售业的冲击与日俱增,在图书领域表现的尤为明显(一份报告显示,2013 年,线下图书的销售额首次出现下降,而在线图书的销售额则持续上升)。
“送人上门”的服务,未来将很直接地对线下的按摩店、美甲店、保洁中心……产生影响。借助互联网,消费者跨越了走进线下门店进行交流的步骤,直接与服务者沟通,有的媒体称此为“人与人的连接”和“去中介化”。
从电商时代,就有人频繁提到“去中介化”,实际上,中介并没有被去掉,这些在不同领域崛起的互联网平台,扮演了新的中介角色。若要享受“送人上门”服务,用户的第一步是要到一个“寻人/服务”的平台上去表达需求,这个平台就是中介。
与之前不同的地方是,这个“中介”是在线的,因而可以低成本地覆盖很广大区域,房租、水电和行政人员的成本相比之下降到极低。在极端情况下,一个行业可能只有一个这样的“中介”就足够了。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