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去找人拿货,我说我叫小陈,谁认识你?!现在呢,经常有老板主动打电话找我,问能不能帮他们卖产品。”
如果不是因为开了4家天猫店,呆在南安霞美长福村的年轻人陈财,可没这么扬眉吐气。
2009年那会儿,陈财看到别人开网店,开始尝试。到去年,陈财已添置了一辆新路虎轿车。“我这一换新车,不知道又有多少人也要开网店了。”
成功总是容易被放大,也容易被效仿。
这在“中国淘宝乡”安溪县尚卿乡,尤其明显。这个乡镇,餐饮、宾馆、足浴城等应有尽有,达60多家。而在更偏僻的灶美村,晚上9点后去灶美村里的酒吧,或许连座位都找不到了。
这个村2000人,一半在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则在做藤铁、纸盒包装、物流等相关产业。连五六十岁的村民,也是张口“双11”,闭口“刷单”的。
这就是泉州淘宝村的别样诱惑。
一周前,阿里研究院发布《中国淘宝村研究报告(2014)》,与去年的20家相比,今年全国淘宝村规模达到211个,长福村和灶美村在列。泉州淘宝村数量,从去年的灶美村1家,上升到17家,占全国淘宝村的8.06%,涉及鞋服、藤铁、跑步机等多个行业。
淘宝村,正在改变传统的乡村生活,让村民获得新的职业和收入,也让底层村民获得更多的上升渠道,甚至有功于新型城镇化。
淘宝村,势必将继续增加,然而,诱惑背后,也暗藏危机。淘宝村的黄金时代,还能延续多久?
海都记者调查发现,以家庭为单位的淘宝村,有着仓储、生产、专业人才等制约,而卖品同质化、低价竞争,甚至阿里一周前宣布加大打假,包括部门执法的宽严尺度,都是淘宝村面临的内忧外患。
探访
山村财富神话
如果晚上9点以后,到安溪县尚卿乡,或许连酒吧里都找不到座位。
当地有一个特别的小山村,平时热闹得像都市,到了春节就变得静悄悄。
白天,村里的人只做两件事,有一半的人开网店卖藤铁,另一半的人则在做藤铁。
2003年以前,这里还是县级贫困村,如今是阿里巴巴的淘宝名村,村里口口相传的,是不断刷新的财富神话。
这就是灶美村,目前共有300多户近2000人,有250多户人家开网店,拥有上千家网店,每户人家都拥有多个网店,最多的达到10个,经营的产品多是藤铁工艺品。2013年,灶美村的官方销售数据为1.8亿元,2014年这个数据已经翻新到3亿元。
村主任的儿子从厦门辞职回家开店
今年年初,灶美村村委会主任李木生的儿子小李,刚满21岁,从厦门一家计算机公司离职回到家里创业:开淘宝店。
小李卖的是桌椅等藤铁家具,虽然只是一家淘宝C店(个人店),但是每月的交易额已达2万多元。“我很看好这个行业,只要你诚信经营,再做15年没问题。”作为父亲,李木生支持儿子的事业,在他家里,下海的还包括女儿女婿,总共3家淘宝店。
在灶美村,多数淘宝店都是家庭经营,业绩一般的,每年赚个一二十万不成问题;做得好的,一年有100多万元的利润,这样的淘宝店全村有10多家。
在村里口口相传的,还有许多人的造富神话,比如有一户人家兄弟三个,以前穷得叮当响,做了淘宝后,三人一年赚了300万;或者谁家做了淘宝没几年,就开上了奔驰宝马。小李的同村同学,一半以上都在开淘宝店,每年收入10多万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