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伟:过度自信是我犯的错
2013年7月份天使投资人王利杰找了我,说老汪我想投你一点钱,继续来做智能手表。从他投我开始做这个产品,吸引了无数的风投机构来追我,公司的估值也从两千万一路飙升。那时候身价暴涨,整个人就变成另外一种状态了,每天都四五家投资机构约见。但我确实在这个投资上犯了一个特别大的错误,我们签了一个协议。最后的结局是,这个投资到现在都没到位,所以老汪我可能是去年智能硬件创业最苦逼的一个,我们一共投入了两千多万人民币,自己投的,然后烧掉了天使投资人的钱,从去年的春节就开始断粮了,一直到今年的9月份,我们曾经有4个月没有发工资,我也不知道我到底错在什么地方了,我确实想做一款牛逼的产品。
再说这款手表,我想挑战这个世界上还没有出现的产品,弯曲的、超低功耗、还能Touch的、跑安卓系统,这样一款智能手表,所以就做了一些设计图,被我的好朋友王峰放出去了,结果在微信上,大家也知道那个故事,我被逼了两个月的时间要做出这款产品。但是现在看起来,所有的原因都是因为我过度自信了,我认为我过去赚过钱,我也做过一些我认为还算不错的产品,我应该能做更牛逼的产品,其实我找到了富士康,这款产品还是没能如我们所愿及时发出去,在座有没有还没拿到我们手表的朋友,先说一下吧,我们的二代产品还可以,我现在手上戴着,我一定给你们换新的产品,而且要用不长的计划。
其实算不算错呢,我4个月没发工资,坚持到现在,终于有了一个还不错的投资机构,给了我一点钱让我能继续我的梦想。
余建军:别让“我有”局限你
2006年,我做了街景地图,有的年纪比较大的,还可能知道,就是城市吧,后来卖给了百度。城市吧出来以后,它因为并板(音)比较长,我之后就在想能不能往垂直了做,把街景跟房产结合起来,做了看房的平台,就是一年多时间,因为这个商业模式走的是安居客的模式,后来我们直接关掉了。后来我又在这个城市吧的基础上,跟虚拟世界结合起来,又做了一个产品,前面几个项目是用我自己原来赚到的钱,几千万投进去了,后来第三个项目,那里世界这个项目是拿了风投的一笔钱,大概两千万人民币的天使,然后这个做了两年。所以前前后后总共是三个项目,6年的时间,相当于从2006年到2012年这个时间,所有的时间、所有的精力全花进去。
然后突然意识到确实我是个笨蛋,因为什么呢?我一直活在我自己的世界里面,因为我从学校里面创业、毕业,一直在做全景这个领域,是很细分的这个领域,我一直想的就是说,我在这方面很有优势、我有很多的技术积累、我有很多的资源,所以我的创业思考的几点就是我有什么,我一定要把这个东西跟大众的需求去结合,一直在通过这种方式来找,我觉得有很多2B的公司创业或者往2C转的话,可能多少会碰到这个问题。
大家都是在走一个怪圈,就是说当局者迷吧,优先考虑的出发点是我有什么,我有什么优势,而不是考虑用户的需求,所以方向错了,其他的都是白搭。方向对了以后呢,实际上资源都朝你聚集,而不是一个人很累的在拖着整个公司往前走。
我反思两点。
第一个关于“我有什么”和“用户更需要什么”。我们创业者应该怎样去找未来五年未被满足的刚需,就是雷军的那句话,风口,去找那个风口,一切从刚需出发。
第二个就是说怎么样形成对需求的判断的这种尺度。我们在这半年的时间,就反复揣摩需求的三个要素,我们叫强度、广度和频度。第一个强度说的是,任何一个需求,你自己看来都是觉得非常伟大的一个事情,但是你如果跳到一个普通的受众来看,这是他的刚需吗?还是一个非刚需,还是可有可无的。第二个就是说这是一个小众的需求还是大众的需求。第三个它是一个高频还是低频,通常来说,高频的人容易成为平台,而低频的可能要高UP值才有可能活的下来。
俞志晨:要敢于相信你的直觉
我认为,创业者本身有一种天性,那就是说对自身产品的直觉,我觉得这种直觉是跟女性的第六感是类似的。讲一下我们之前在创业发生的一件事情,在2012年早期的时候,我们的产品刚上线,因为是第一款中文的语音助手产品,所以整个行业对语音助手是什么东西,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而且当时的语音助手也是由我们创造发明的,所以问题就来了,当时我们有一位早期的投资人,就很迷惑地说,语音助手到底是什么,他不懂,然后多次强烈建议我们换一个名字。他的理由很简单就一个,他去营业厅问了一圈用户,没有一个人听过什么叫语音助手,团队当然不同意,因为我们认为,语音交互顺应了人的天性,它代表了未来,它是有革命性的,所以当时我们团队有一种直觉,就是说语音助手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至少是中国人,接受,它代表是人机交互未来的一个大趋势。
最终因为这件事情我们内部争论了好几次,最后我觉得这件事情实在是太烦了,一不小心妥协了一步,妥协一步后,结果就很明显,市场上渠道用户对我们产品的认知就已经开始分裂,他让我们做了两款产品,不仅仅是如此,还有我们自己,包括我们对自身产品的定位也发生了混乱,这件事情是说,还好我们反应比较快,最后我们花了两个月的时间恢复回来。
其实从后面的结果来看,同类的产品基本上都是沿用了语音助手这个名字,当然今天这种产品很多了,各种各样的产品,这也是证明是说,我们当初的一个判断是对的,类似情况呢,其实当时我们也问过很多创业的朋友,也都发生过类似这样的事情,我坚信一款伟大的产品,一定是融入了创始人的情感和灵魂,那么正因为这种灵魂,才使得创始人能够和产品之间心有灵犀,引起用户的共鸣,也就是说,创始人对自身的产品有一种直觉,你要坚持它。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