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篇中国企业如何完成转型?
在这样一个资本时代下,中国从“土地模式”走向“资本模式”,从“土地经济”走向“制造经济”的时候,王志纲工作室怎么帮助中国的企业完成转型?其实,我们从2012年就已经开始探索这个转型,也总结了几个模式。
一、“产智融”合作模式
我们做的第一个探索是与平安银行合作的“产、智、融合作模式”。这个模式其实是平安银行提出来的,看起来,银行和咨询公司似乎是不搭界的,那么他为什么要找工作室来合作这个事情呢?还是那句话,今天的玩法已经不同了!
今年上半年,平安银行的行长助理找到工作室想要进行战略合作。起因是信托业经历了上一轮非理性成长,大量的信托资金流向了房地产业。而随着房地产的持续走低,全国各地陆续出现兑付危机。平安银行当然也通过信托渠道发行了不少的理财产品,他们看到房地产企业资金紧张,信托产品将出现兑付问题。而信托的钱都已经付给房地产企业了,投资人最后只能找银行。到那个时候,中国金融界面对的将是多米诺骨牌般的连锁反应,银行受到重创将在所难免。1999年,为解决银行体系巨额不良资产问题,中国成立了四大资产管理公司帮助剥离、处置银行的不良资产。而今天不同了,都是上市公司了,自己的债都得自己背着。
在与平安银行的交流过程中我们发现,银行已经意识到问题的严重,并开始防患于未然。银行自身没有办法解决这样的问题,所以希望和工作室合作,帮助他们走出困境。这也就有了我们今天要做的“1+1+1”(产+智+融)模式。
举一个简单的现代农业例子,一个企业在三亚用4000亩的农业用地做花卉体验项目,土地是企业从农民手上租的十几年的承包权,企业希望到平安银行融资。从银行的角度,现代农业符合政府支持导向,三亚做花卉具有明显地域优势,企业前期运营状况良好,总之这是一个不错的项目。然而,这项目中还有许多问题是银行自身回答不了的,这对一笔融资来说意味着风险。例如,农业项目中集体土地流转,土地使用权的继承,农民的安置再就业等问题,银行并不在行。工作室在这方面有过深入研究,也有过一些农业项目的操作案例。当银行在投资过程中需要做出决策时,我们可以给他很好的意见。又如,做以花卉为主导的休闲旅游项目,除了门票收入,还有没有其它收?什么样的商业模式才能实现未来收益的最大化?工作室作为专业的咨询机构,有着诸多休闲农业项目的策划经验,可以为项目进行诊断、把脉,并提出建议。这都是工作室作为专业咨询机构与银行携手,再与企业合作的基础所在。
大家可以看到,现在金融界在玩的东西已经不是之前借贷那么简单了,现在银行会使用多种金融手段和工具来为企业服务,支持企业发展。对于所有的企业家来做,不能不说这是一个好现象。当然,资本追逐利润的本性并没有改变,企业需要做的,就是把自己的业务能力、技术含量、商业模式切实全方位提升起来。这样,企业才能把住银行的脉,也才能拿到钱。
二、国际并购桥模式
国际并购是近年来一个非常火的话题,各方力量都介入其中。其实,我们国家的国际并购一直在推,大概说来是有三个层级的力量在为中国企业的国际化做服务,但往往都存在一些问题。
▶第一个是国家层面的推动。这是一个宏观的支撑背景,往往带有外交性质,没有这个背景支撑的合作将是非常困难的。但对于企业来说,仅仅靠这个是不能实现合作的。即使是中国高铁这样国家领导人直接去推的项目,也不容易落地。因为其说到底还是两国的经济外交手段,真要把这个铁路建成,光靠两国领导人是不够的。
▶第二个层级是国内外商会推动。他们为各企业搭建信息交流、共享和撮合的平台。两个月前,法国商会在成都举办中法中小企业合作与发展论坛,据说效果很好,现场中法企业之间签署了1000多份合作协议。但这种活动一般热得快也冷得快,后期的合同执行,还涉及到尽职调查、法律事务、价值评估、会计处理等一系列工作。所以这1000份合同能落实多少,我并不乐观。
▶第三个层级就是市场型的并购中介机构。其实真正要完成一个并购案,通常要长达一年甚至两年时间。这些并购中介机构参与到并购案的全过程,为企业双方提供信息对接、商务谈判、专业调查等全方位服务。当然,他们自身在并购的过程中是有直接利益收益的,这也是为什么这个模式反而是可以持续运作,并切实产生交易的原因。
并购是一个系统工程。王志纲工作室自身肯定不具备做全产业的能力,但是我们是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用王志纲老师的话来说就是“变压器”,我们主要就是帮助这些企业家寻找发展和转型过程中需要的一些支持。目前,工作室与欧洲克莱尔福德投资银行达成战略合作,并且在共同推“国际并购桥模式”。我们将共同搭建全球并购的“桥”,让中国的中小企业能够直接同全球拥有先进成熟技术、较高管理水平和完善营销渠道的企业对接,并为中国企业的全球并购和技术转移提供全面解决方案,和一条龙全程操作顾问服务。
三、多层次资本模式
大家都知道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了。那么为什么阿里不在中国上市?大家想一下他有可能在中国上市吗?不可能。这里面当然有阿里的注册地,公司结构设计特殊等一系列原因。但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还在于,阿里的诸多投资人并不愿意在中国上市。这是中国资本市场自身存在的问题。试想,如果阿里的钱都变成了人民币,而人民币不是自由兑换的,他们的钱怎么走出中国?同时,国外的钱要想进来投资也不是这么容易的。所以中国许多企业,特别是互联网、高科技企业,几乎都把上市地点选到了海外,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
我们在研究这个事情发现,既然中国的企业要到海外上市,要募集海外资金,那能不能就直接放到自贸区呢?在这里都享受海外的政策不就行了吗?你如果要到美国去上市,通过这里直通车可以到美国。你要到欧洲交易所,通过这里也可以去欧洲,来去多自由。如果我们可以打开这样一个平台,有多少梦想到海外上市的公司都会跑到那里去交易。而我们如果做国际并购,涉及到大量的外汇交易,也可以在这个自由的平台上进行。
我们目前在做上海技术转移东部中心的项目,我们这里在寻求资本市场的突破。我们希望在上海做的技术转移中心是与北京的、与深圳的交易中心都不同的,我们希望它成为中国自贸区下的技术转移中心,希望它成为新三板的国际板。于是我们与国经中心展开了合作,共同探讨自贸区内技术转移在政策上突破的可能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