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中国版马歇尔计划”下的企业机会

      二战结束后,美国对被战争破坏的西欧各国进行经济援助、协助重建,民间称之为“马歇尔计划”。这一计划,对欧洲国家的发展和世界政治格局都产生了深远影响。

      转眼间六十九年过去,中国开始向友好国家提供国家贷款,用于借款国的基础设施建设,“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重磅推出,登上世界舞台。

      如何抓住历史机遇,借船出海?这是一个值得中国企业家们思考的问题。

      在12月6日的智纲会金融沙龙中,王志纲工作室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任国刚在演讲中说,“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的推出,意味着中国进入了资本时代,中国经济正在走向“制造业经济”,有挑战,也有机遇,企业家们需要顺势而为。

      上篇解读“中国版马歇尔计划”

      一个月前北京召开APEC会议上,习总书记推出了“一带一路”国家全球战略,也就是在网上被大家炒得火热的“中国版马歇尔计划”。那么“中国版马歇尔计划”究竟要解决什么问题?对全球经济来说,中国将通过给“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基础设施、资源开发、产业合作等项目提供投融资支持的形式,对全球经济发展贡献中国力量。对中国经济来说,通过支持相关国家的发展,实现他们与中国的互联互通,最终实现中国过剩资本和过剩产业的双重转移。简单说来,“中国版的马歇尔计划”的核心,就是中国人拿钱帮助发展中国家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顺便把中国过剩产业有序转移到与中国友好的国家中去。这个计划是以中国资本输出为支撑的,计划的推出意味着中国进入了资本时代。至少有三个标志证明了这一点:

      ▶第一个标志是中国资本的过剩。说到这里,可能很多企业家都会有这样的疑问,“任总,你说现在的资本过剩了,为什么我们还是觉得现在资金紧呢?”其实,最本质的不是因为资金短缺,而是拥有资金的人找不到好项目投资。中国理财产品的规模达到十几万亿,这是一个多庞大的数字!而理财产品大多投往房地产项目。为什么?因为只有房地产是最暴利的。所以现在的问题不是缺钱,关键是这些钱怎样才能用到我们需要的地方?这就是我们政府一直想干的事,如何把钱从储蓄市场推向资本市场。

      ▶第二个标志是人民币的国际化。这是通过一系列的手段来推动的,首先推动人民币做为国际贸易结算货币;其次在每个国家设立人民币可自由兑换的点;再次我国推出的自由贸易区,其试验重点就是探索人民币在资本下的开放。

      ▶第三个标志是金融体制改革。国家从2012年开始连续出牌,核心是推动中国的融资渠道从单一渠道到多元融资渠道,融资模式从间接融资走向直接融资。金融体制改革已经给中国金融领域带来了巨大变化。

      在2012年之前,商业银行只能干一件事,就是赚取存贷差。剩下的都是半违规的“表外业务”,也就是在自家银行发理财是不允许的,必须交给信托“过水”。到2013年,信托资金规模已经达到了十几万亿。但这种情况在金融体制改革后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银行不仅可以做存贷业务,也可以做理财业务,还能做投行业务,你需要什么样的金融工具银行就给你提供什么样的金融工具。这个变化当然是好的,但它又带来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银行原来有80%的精力是在做存贷业务,突然要做投行了,银行却没有相关专业的人才。据我所知,银行只能按照常规的财务指标来判断这件事情能不能行,但真的能不能做呢?银行不知道。

      中国现在对各种各样的金融工具玩的游刃有余的人,在中国的金融界其实并不多,做证券的人不一定懂信托,做信托的人不一定能够玩证券,信托、证券、投行样样精通的人可能是未来中国最需要的。

      时代变了,银行之前做存贷业务很简单,现在和将来,银行需要投资战略。

      中篇中国经济正在进行“两个调整”

      在中国进入资本时代的背景下,中国经济在做两个重要的调整。

      ▶第一、从“土地模式”走向“资本模式”

      过去的“玩法”已经不适用于今天的环境。过去我们大规模做开发区,其实大家玩的都是拿地换钱的“土地模式”。企业和政府签署的土地一级开发,是政府用他的信誉在做担保,其实在法律上是没有保障的。现在,国家逐渐关闭政府的投融资平台,取消BT等模式,并力推PPP模式,旨在控制风险,并将政府和企业合作合法化。

      我们深刻感受到了这种变化,例如,我们正在服务的某央企,原来都是承建政府工程,政府依靠卖地收入支付工程款,是典型的“BT模式”。但现在中央把土地财政这条路断了,如果你想做土地工程开发,你得自己拿钱出来。政府和企业的行为模式,都在发生转变,从“土地模式”走向“资本模式”。

      在资本模式下,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你有一个什么样的项目(处于发展前景良好的行业,风险总体在可控范围内),第二,你给投资人一个什么样的蓝图(强大的策划能力,清晰的商业模式)。这两个事情弄清楚了,你才能让他心甘情愿、争先恐后的把钱拿出来投给你。

      ▶第二、从“土地经济”走向“制造经济”

      中国是制造业大国,却称不上制造业强国。我们的制造业多年来一直繁荣在OEM等的低附加值领域。但今天,中国各项要素的成本已经大幅上升,其它发展中国家已经成为低端制造业的新战场。我们在引导低端制造业向周边发展中国家有序转移的同时,也在积极推动制造业升级换代。

      另一方面,中国的“土地模式”帮助我们获得了第一桶金,政府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但是一个国家不可能永远停留在土地经济的模式下。所以,这要求中国经济结构发生的一次根本性的变化,就是从“土地经济”走向“制造经济”。中国下一步发展的核心方向就是发展制造业经济,目前国家推动的所有金融改革其实是想把更多的钱流向实体经济,流向制造业。这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根本性的变化。

      但是,改革很艰难,为什么?因为房地产的利润还是远远超过制造业。我们的制造业水平低,利润很薄。而钱一定是往高处走的,不是往低处流的,这是现实。我们不要一味埋怨银行给我们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给制造经济融资困难。现在经济转型是按照国家的意志在持续推进的,应该说制造业经济的机会已经来了。但光靠国家意志是不行的,最后怎么解决?还得靠我们自己:那就是企业转型、技术升级、产品增加附加值。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