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图一 中国网页增长趋势
图二 中国网民增长趋势
两张图的时间不对应,但我们只看趋势变化。
与国外相似,中国互联网早期(2000年以前)的网民数量和背景有限,网页数量和类型也有限,那时的主流搜索需求只能是找网站了。所以Yahoo和搜狐那样的大网址站,用户体验就不错了,获得了多数市场份额。
不过短短的三四年后(2003年),网民数增长了近十倍(900万~8000万),网页数更是增长了百倍(几百万到几亿)。十倍新增用户的背景广泛和需求广泛,百倍的新增网页内容也为满足广泛需求提供了可能性。搜索引擎不过是个中间商,当上游内容和下游用户都已大变样,当主流需求已从找网站变成网页搜索,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标准就已经改变。这就是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因为这个网民数和网页数的增长是每天渐变的,Yahoo们就像温水煮青蛙一样没有及时发现危机。无论是国外的Yahoo还是国内的雅虎搜狐新浪,它们默认的搜索结果都长期是网站搜索,很晚才改成网页搜索。在没改过来前,他们的用户体验其实每一天都在下降的,这也是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后来,网民数又增长了近8倍(6亿),网页数又增长了几百倍(1500亿),在这个渐变过程中,用户的搜索引擎使用频率也在快速增长。早期的Yahoo搜狐新浪们自我定位是啥都有的综合门户,搜索引擎只是它们拥有的一个垂直频道,但是,我们知道用户去综合门户中搜索每次是要付出更高使用成本的,当用户的搜索引擎使用频率越来越高,去综合门户搜索的成本就越来越大,独立搜索引擎的相对用户体验就越来越好。这也是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早期的互联网可以理解为由几万台服务器互联组成,用户主要是单向的获得网络内容,网络基础设施也不发达,用户需要“上”网。但随着网民数增长,随着宽带普及,随着社区类产品的爆发,用户在线时间变长,用户反哺给互联网的内容越来越多,互联网的定义也在变化,那些联网的个人电脑和电脑背后的用户与服务器们一起组成了互联网。贴吧知道等产品就是顺应互联网定义的变化,引导用户创造大量口语化的讨论和问答,满足用户关于冷僻内容、突发内容、问句搜索的需求。反过来,当用户这方面的搜索体验改善后,又会养成更多这样搜索的习惯。这是产品和用户互相适应又互相改变的过程,这也是用户体验因时而变。
进入移动时代,互联网的定义又已改变,人,物,服务和信息一起互联,搜索引擎的用户体验标准又将因时而变。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