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类众筹叫做会籍式的众筹,就是由不超过200人的股东每人出一份子钱,凑在一起开一个咖啡厅或者会所,目前比较出名的就是北大杨勇牵头的北京大学1898咖啡厅,由许单单牵头的3W创业咖啡,还有车库咖啡、贝塔咖啡等。在三年前3W咖啡已经出现,而到了2014年众筹项目才由咖啡馆蔓延到各个行业、各个领域,众筹咖啡馆、众筹会所、众筹茶馆、众筹农庄,等一个又一个众筹项目不断踊跃出现。因为众筹聚集了一群有共同价值观的人在一起,因为一个项目而发生关联。这种股东级别众筹更多的是搭建一个圈子平台,大家都是一个咖啡馆的股东,相互之间发生了联系,产生了交集,同时可以把自己的资源在股东之间相互共享,从而产生咖啡馆本身更大的价值。几乎所有的众筹咖啡厅都会宣扬,卖咖啡一定是亏损的,要找到咖啡之外的价值,咖啡厅只是一个媒介,用于大家线下沟通的媒介。通过众筹股东之间直接拥有了100多个深层次联系的人,有可能分布于各行各业,而这些都是大家在创业路上或者人生的征途中一些资源的拥有者。每个人都有可能拥有别人没有的资源,只是这部分资源是分散的,更多的时候是处于休眠状态的,当众筹出现后有可能把这些处于休眠状态的资源激活,散发新的活力,这也许就是众筹的魅力。
虽然会籍式众筹风生水起,但存在的问题也非常多,最大的问题则是权责利的明确,大家众筹一个咖啡厅目的是什么,想获得什么,要付出什么,这些都得要想清楚,整明白。最近在朋友圈流传这样一篇文章,《东莞很多人咖啡馆:141个股东众筹而生,却死于管理》,给很多众筹人热情的心绪上浇了一盆冷水。仔细看了这篇文章,感想这样的众筹失败是必然的,只是在于时间的早晚而已。这些来自各行各业的有梦想的人众筹这个咖啡馆的目的真的是来运营这个咖啡馆,在公平民主的原则下,这个咖啡馆采取“轮班制”,由几个董事每月轮流担任咖啡馆的决策人,直接负责咖啡馆当月所有的经营、管理事宜。公平民主的轮班制必然会因每个轮班的董事的风格不同而造成咖啡厅经营风格的不同,其间不乏争吵、妥协和夹杂着疲惫的无奈。在目前现有的激烈的餐饮娱乐领域,由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士都不一定能让一家咖啡厅盈利,更别说是都不专业的人轮流进行了。当所有的股东都把精力放在经营咖啡厅的细节上面时,就可能已经失去众筹更深层的意义了。我认为众筹更多的价值在于这些股东本身,在于这个圈子,在于一个积极向上的环境,在于一个资源共享的平台。而在独自做一件事上时,坚持民主一定会失败,没有任何事情是可以靠民主成功的,一定是相对的独裁战胜绝对的民主。参与众筹更多的是身份的代入感,和一定程度的参与感。
上面讲的是股东式的会籍众筹,百人左右凑份子一起成为一个项目的股东,还有一类众筹是会员式的会籍众筹,这两者很多时候是相辅相承统一在一起的。会员式的会籍众筹就是众筹一定费用,成为某一组织的会员,获得一定的权利,因为某一会员的原因把一部分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因为这个组织的原因让一些人发生了联系。会员式的会籍众筹案例比较出名的是创业家杂志组织的黑马运动会,每人众筹3000元的费用,获得黑马会会员的资格,而各个黑马原来都各不相识,但因为黑马会联系在了一起,结成了彼此相连的关系,谋求创业上的互助及资源上的共享。另外一个会员式的会籍众筹案例是“罗辑思维”的会员招募,第一次5小时售卖会员费160万,第二次24小时售卖800万,这完全是罗振宇会员对其本身的认可,对罗胖的支持。而这些会员也因为罗胖的原因发生了联系,有了互联的可能。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