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三十年前福州“七姐妹”自发创业 留下爱岗佳话(4)

      被评为“五讲四美”积极分子

      帮助生病的旅客取药煎药,为钱不够的旅客凑回家的路费,给衣着单薄的旅客送棉衣,排长队给旅客买车票……黄木珠和陈云娟等人,24小时在旅社,随时准备为旅客服务。

      据陈云娟回忆,当时在青年旅社住一晚,价格在一元左右,来往旅客以晋江和莆田的居多,基本上是个体户,来福州做点小生意。不到一年,小小的旅社营业额达一万五千多元,还收到170多封感谢信和3面锦旗。“收到这些挺开心的,这是对我们工作的肯定,让我们更有干劲了。”黄木珠笑着说。

      真正让黄木珠7姐妹激动的是,1981年,20岁的黄木珠代表姐妹们在“五讲四美”先进集体、积极分子表彰大会上发言,向市领导和其他积极分子分享自己和姐妹们创业的故事。“同去的代表,基本都是我们的长辈,那时候挺自豪的,毕竟被当时的市委副书记表扬了。”黄木珠发出爽朗的笑声。

      没过多久,黄木珠在一家单位招工时,离开青年旅社,当了一名普通工人。一年之后,领导们得知黄木珠有创业经历,而且还被评为“五讲四美”积极分子,便让黄木珠担任通讯员一职。

      此后,一起创业的陈云娟、林惠端、林玉凤等人也陆陆续续离开了青年旅社,相互之间失去了联系。

      陈云娟说:“自办旅社,是为了减轻当时的就业压力,过渡一下,上世纪80年代末,青年旅社就停办了。”再后来,城区发展,水部街道的办公楼被拆迁,青年旅社也不复存在了。

      在黄木珠眼里,上世纪80年代初,福州开展“五讲四美”活动,社会风气纯净无比。“那时候我们团结一致,目标一致,大家没有私心,并不觉得付出了会吃亏。”黄木珠说,“每个人都在埋头苦干,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没人会把得失放在心上。”陈云娟告诉东南快报记者,“那是一个互帮互助的时代,街道办工厂捐物资给我们办旅社,旅社挣钱了,会给街道添置一些图书,办活动室,挺怀念那个时候的。”

      上一页 1 234下一页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