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黄新文:城镇化进步的根本出路在于充分就业

      近日新华社报道,国家发改委主任徐绍史在向全国人大常委会作关于城镇化建设工作情况的报告时指出,“中国2012年城镇化率达到52.57%,与世界平均水平大体相当,城镇化取得显著成效”。但城镇化质量不高的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主要表现在土地城镇化快于人口城镇化,城镇用地粗放低效;城镇空间分布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不匹配,城镇规模结构不合理;城市服务管理水平不高等方面。

      按照世界城镇化发展规律,我国城镇化正处于35%—70%的持续加速阶段,未来10—20年期间我国每年将有1000万人口进入城市。在城镇化浪潮中,我们把很大的注意力集中于城镇化可能带来的巨大经济潜力、以及对于中国经济社会的推动作用,但却较少关注农民怎样在城市获得财富,体面地支付成为市民的成本,自觉自愿地走入城市并在城市中长期工作生活的问题。鉴于城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在有序放开城市户籍管理政策的基础上,通过大力培育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支柱产业、扩大城市就业和提高城市就业收入水平,将是我国城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和措施,同时也是摆在各级政府面前的重大历史性课题。

      土地城镇化过快的根结在于政府价值取向

      近10余年,虽然来党中央、国务院大力倡导科学发展,全力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建设协调发展已经取得巨大成就,但经济社会发展中仍然存在发展模式粗放;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农民工游离余城市主流社会以外,城镇化率虚高等问题,很值得我们研究和重视。否则,将会引发严重的社会问题。

      长期以来,大量以低成本要素投入、人口红利、环境代价支撑的发展模式已经形成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惯性。在相当一些地方政府看来,卖地是一本万利的好生意。一方面,卖地可以推高GDP,使得政府自身有钱花,有钱搞城市建设,扩大城市规模,推动城镇化发展,这是无可厚非的事情。但是,另一方面,政府不断高价卖地推高了房价,造就了长期的房地产暴利和中低收入人群的强烈不满,而并没充分发挥政府公共财政职能,用大量土地收益资金扶持、引导和发展当地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以至于造成企业规模普遍偏小和效益不佳的局面,城市就业岗位严重不足,城市化进程严重受阻。城市基础设施过度超前建设和城镇规模急剧扩张,城镇化高歌猛进的背后就是土地财政的输入,这无异于饮鸩止渴、无节制地透支明天的发展预期和财富。鬼城频出——反复告诫大家,缺乏产业支撑的城镇化即使城市环境再好也无法聚拢人气;就业容量不足、缺少就业机会、就业收入偏低的城市无法吸引人们到此兴业、居住和工作。

      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土地财政、城市规模呢?一是土地财政蕴藏着高收益,且能够通过政府的强制权力比较容易获得,成本很低,何乐而不为!二是土地财政获得的大量资金投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之后缺乏考核机制,导致政府在城市建设方面出手阔卓大方,各地攀比规模之风盛行,扩张城市规模成为不二选择!三是政府卖地、扩张城市规模既能增加GDP又能显露政绩,领导们可以获得更多升迁机会。

      细想起来,如果站在一届领导的个人角度,上述做法或许有其道理。但留下这么个缺乏可持续发展活力的城市,领导们就这么升迁了、调走了,是在向国人传递正能量吗?下一届领导能不效仿都难!

      在我国,土地已是极为稀缺的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3;人均耕地面积不足0.1公顷,为世界人均耕地的27.7%,为美国的12.8%,为印度的45.5%。但仍有不少城市政府已经把土地从近郊卖到了远郊,还在可劲地出让土地,依然不改短期发展行为的偏好习性。尽管以卖地作为主要收入的地方土地财政饱受社会各界抨击和诟病,正在日益显现颓势,而地方政府卖地的热情依然高涨。然而,土地总有卖完的时候。任何以土地财政扩张城市规模,而忽视具备比较优势产业发展的做法,必将给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埋下了严重隐患,是应该引起全社会警醒的时候了!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快城镇化进程,提高城镇化发展的质量,改变地方政府的政绩观和价值取向已成当务之急。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建设可持续发展的城镇化,应从建立改善地方政府不合理价值取向入手,通过推行全面的考核机制,有效控制地方政府对于土地财政资金的滥用,促使地方政府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发展具有当地比较优势产业和扩大就业岗位的的城镇化轨道上来,让单纯追求GDP和城市规模形象的政绩就此止步。

      上一页 1 23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