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部缺乏能力和准备,反而需要分拆
从统筹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规划和运行、建设综合交通运输体系这一世界发展趋势看,建立“大交通部”确实必要。但从眼下的中国实际出发,立刻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是否恰当呢?
这一核心问题就是:现在就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部有那个能力管好、运行好铁路吗?
答案是否定的。交通运输部目前显然缺乏对铁路专业领域的经验,也缺乏统筹多种交通运输的综合统筹能力。上世纪90年代到新世纪初,因为交通部只能对水运施加垂直管理,而对公路发展插不上手,公路领域完全是各省交通厅自行其是,谁也不鸟交通部,以至于交通部常被嘲笑为“大水运部”。交通运输部成立后,又因为航空公司作为明星行业,势力大、话语权大,总能主导工作重心,以至于交通部又开始经常被讽刺为“大民航部”。交通运输部长期是被动应付行业央企们的争夺,缺乏真正的主动进行行业管理的经验,特别是对多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综合性统筹。
而且中国不是什么有铁轨的都归铁道部管的,城市轨道交通,如城市地铁以及城市和城际轻轨,就不归铁道部管辖,而归交通运输部管辖。
城市轨道交通正是中国目前发展的热点之一,不但北上广深在增建更大更密的城市轨道交通网络,全国十几个城市也纷纷上马地铁和轻轨,许多城市还通过建设城际轻轨来实现同城化大都市圈。从国际趋势来看,为了降低PM2.5,控制汽车尾气,保护大气环境,大力发展轨道交通来代替私家车出行是一种潮流。并且根据国际经验,一百万以上人口的城市建设城市轨道交通都是有益的,一百四十万以上人口的城市,都应该开始建设轨道交通。那么中国已经有七八十座城市应该开始建设轨道交通,未来还将有上百座城市入围。
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如何让其与城市公路系统(包括地面道路和高架道路、绕城高速等)协调发展、高效结合,实现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效能最大化,这正是交通运输部应该管和可以管的领域。在这个本应该由交通运输部负起责任,发挥效能,进而积累起接收铁道部职能的经验的领域,交通运输部却反应冷淡。在这个领域,甚至连发改委都比交通运输部尽责的多一些。
全国各地的地铁和轻轨,采用了四五个国家的五六种标准,路轨、信号、车型的组合各不相同,完全是万国牌既难以推进国产化,也难以应付未来交通需求的规模。
交通运输部连几千公里的城市轨道交通都管不好也不乐意下功夫去管好,谁能相信它真的做好了准备去管几万公里铁路?这种情况下,就算把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能实现全国范围内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统筹管理吗?
如果不能,立刻将铁道部并入交通运输部并不适当。不仅如此,反而还应该将其城市交通规划的职能拆分出来,在交通运输部下设立专门局,联合铁道部、住建部、国土部、发改委,作为专业的“都市圈内公路和轨道交通协调发展”的规划统筹机构。
最急需最可行的是“大文化部”
进入21世纪以来,网络的发展是改变世界的大事。信产部/工信部一向只管辖硬件,而对网络中的内容并不涉足。于是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三者作为具有相似职能权限和功能定位的部委,对网络内容这块肥肉你争我夺。
人民日报最近曾撰文说“管管网络乱象是老百姓愿望”,确实如此。但为什么会发展到个地步?广电总局、新闻出版总署、文化部,三者在各自旧有领域都具有解决这种乱象的经验和能力。它们三者伸入网络行使权限,也不是一两年了,但网络乱象却愈演愈烈,很大程度是因为对网络没有一个具有相似职能权限和功能定位的“网络文化署/网管总局”,而是处于三个相似职权部门的争夺之中。
如2009年,三部门之间上演的网络游戏“魔兽世界”的审批权争夺。又如2011年他们之间争夺网游上海会展的主导权。网络的发展,使得这三个部门原本各管一摊的领域都交融在网络世界中,也造成了这三个部门经常性为争夺对网络各块的管理权力进行各种形式的内耗。至于促进网络健康发展的规划和指导,谁也没顾得上这个正事了。
实施“大文化部”改革,减少不合理内耗,加强对整个文化资讯领域的统一管理和指导,这是中国目前迫切需要并且会影响深远的一件大事。目前已经有许多个省政府、地市政府的新闻出版、广电和文化三部门进行了合并,效果都很好。
中央的三部门合并,实施“大文化部”改革,不但能填补网络内容的管理缺位,消除网络内容市场的管辖权利益争夺乱象,也符合不同媒体相互融合的发展趋势,是正当其时的改革方向。
然而奇怪的是,这一最急需也最可行的改革方案,每次提出后,都是得到一个不咸不淡“平衡各部委利益的难度很大,暂时不太可能推进”的回复,而并无积极研究推进的信号。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