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投资最好的目标行业,是既有巨大的存量市场,又有更大的潜在增量市场,并处于快速爆发时间窗口期。如2011年的智能手机市场诞生了小米、微信、陌陌等等。
注:笔者从事早期创业投资工作三年有余,在天使基金、VC、PE都分别工作过一段时间,负责过十余个行业的投资研究工作,深感于各阶段投资方法论的差异,也体会到其中的共性,写过不少行研报告,不乏几篇在业内影响广泛,一直想系统性的梳理一下早期投资的行业研究方法,趁着最近略有时间,草草落笔。
一级市场投资大体可分为三个阶段,初创期、成长期和成熟期,有四个权重指标贯穿其中:团队、产品、市场、财务。而根据各个阶段、各个基金偏好权重不同。
团队,背景是否资深,搭配是否合理,是否有足够商业经验和行业资源,是否具备管理大规模、高增速团队的能力。
产品,漏斗模型中各项数据是否良性,是否比同类竞品有竞争力,用户体验是否做到极致,模式是否能够快速复制。
市场,是否到达爆发点,存量、增量是否够大,互联网渗透率、市场集中度、市场化率是否会快速提升。
财务,GMV,ARPU,付费率,复购率,各项财务指标等等,未来能否建立商业模式。
早期投资的视角主要在团队、产品上,而中后期投资的关注点主要在市场和财务上。但是,一个优秀的VC需要兼具这两种视角,既能和创业者交流技术架构、产品逻辑,又能分析行业大势、搞定资本运作,同样在做行业研究时也要兼顾把握微观与宏观视角。
当开始涉足研究一个行业时,不妨以这五步循序渐进:
1、查找、阅读相关报告,尽一切手段渠道搜集汇总行业信息;
2、对该行业资深从业者、相关机构投资者、媒体、产业链上下游,甚至竞争对手进行深度访谈;
3、梳理出产业链结构,以及行业上下游价值链;
4、匡算出该行业的核心数据,包括市场规模、增速、竞争集中度等。
5、保持持续追踪,定期复盘。
相关报告、数据的搜集一般可通过以下十个渠道:
1、咨询公司,如易观、艾瑞等,研究一般较为全面,但需确认数据真实性,并作独立判断;
2、数据公司,如友盟、AppAnnie等,数据准确性、实时性较高,但需对数据做再加工;
3、媒体网站,如36氪、199IT及一些行业媒体等,一般较为综合、及时,观点突出,可用性高;
4、业内公司,如百度、腾讯、阿里等,数据极有价值,但数据源较为片面,观点一般带有偏向性,可做部分参考。
5、上市公司文件,包括招股书、年报、季报等,信息量极大,关键数据极具价值,但时效性低、碎片化,需要汇总整理并做深度解读;
6、行业协会,如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国际唱片业协会等,其所发布的报告一般较为翔实全面,可靠性高;
7、券商行研,查阅方便,可读性高,但一般不够全面、较为偏颇,一二级市场差异较大,需要做独立判断;
8、政府部门,如国家统计局、对口管理部门等,数据偏宏观,可做为参考依据,但需要对其中“中国特色”部分做过滤。
9、投资机构,极其稀有,真正面向创业投资实战,每一份后面都是上亿资金和十数年的经验。
10、自采数据,比如笔者当年手工采集各大团购网站每日公开交易额数据,以及各应用市场APP下载量数据等。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