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艺术遇上众筹,会摩擦生热,但是这个热度仅仅是用来点燃花火,而并非取暖驱寒。
“艺术众筹更多是一个好玩的事情,而非一个商业模式,个性化的艺术没办法成为标准化产品。”垂直电商类艺术众筹网站我要艺术网创始人、CEO罗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目前国内的艺术众筹更多定位于好玩且偏向于公益,让更多人感受艺术的魅力。
当众筹开始在互联网领域发酵时,人们发现“没有什么是不能够众筹的”。这样的全新互联网革命形态给被传统艺术展览渠道、传统艺术家挖掘渠道所封闭的艺术圈打了一剂强心针,新的民众与艺术家互动的形态正在形成。
“踢开头三脚”总是难的,艺术众筹也不例外。作为监管空白区,艺术众筹要面临信用难题和转型难题。在更多人眼里,这些问题的顺利解决,只能“边走边看”。
艺术新天地
“有些人真的生活得很穷困潦倒,除了传统的画廊和拍卖处,他们没有其他推销自己和作品的渠道。”罗文谈到艺术家群体时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艺术家是一个非常有想法的群体,天马行空、崇尚自由。但是创作需要很高的成本,当艺术家负担不起这些成本时,众筹就成了艺术家实现艺术创作资金募捐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所以从一开始,艺术和众筹就是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罗文说。
作为80后、90后的“互联网土著艺术家”,都是在数字时代催生下成长起来的艺术界新生力量,与艺术众筹这种形式相类似,他们的艺术创作常与互联网、科技等其他新兴项目结合,在充分发挥艺术潜能的同时又更具实验性,也因此成为艺术众筹平台的主力。
此外,罗文也看到艺术教育所带来的现实困境。“高校连年扩招、艺术生培养路途艰辛、成本高昂,但美术学院毕业的学生踏出校园后却面临要么转型、要么苦苦等待机遇期。”这也为众筹平台的搭建提供了强大的动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艺术众筹之所以能够存在更多是瞄准了艺术家的“痛点”:名和利。“流量为王”的平台将带来仅通过传统画廊不可能引来的受众量。在费用上,按照行规,艺术家与画廊的作品分成,一般为对半分,但是在互联网平台上甚至会做到三七开,而艺术家获得的是更多的七成。此外,相比传统渠道半年甚至一年的回款期,网络平台可以缩短到一个月甚至20个工作日。
2014年3月20日,艺术家何成瑶在众筹网启动她的最新行为艺术,“出售我的100小时”。何成瑶规定:当网友众筹总额达到50个小时以上,她将在网友指定购买的时间段里,一秒钟记录下一个点,以这些点画出一幅“时光秒轮图”样式的观念作品作为回报,最多销售100个小时。这在国内艺术界属于首创,在项目启动当天的不到8小时内,成功众筹12万余元,远超过50个小时10万元的最低额度。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发现,艺术众筹这把火在国外被点燃得更猛烈。2014年6月24日,上线一年就聚集了约25000名艺术家的垂直类艺术家众筹网站Patreon获得A轮融资,额度高达1500万美元。此轮融资由Index Ventures领投、多家机构跟投。平台的艺术家群体包括YouTube视频制作者、漫画艺术家以及播客。
苦中作乐
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本报记者在我要艺术网官网众筹板块发现,截至目前,共上线38个项目,但只有两个项目众筹成功,成功率仅为5%。成功之一是“晋文捷和马晓磊的艺术珠宝定制体验”,另一个为“雷童:第一桶金”,均在2014年8月12日众筹完毕。
但是本报记者在国内名气较大的众筹平台“众筹网”上却发现了截然不同的状态。平台共上线97个项目,已经成功的项目却多达60个,而仍在众筹中的37个项目,有16个项目募资额超过100%,按此数量,成功率高达78%。罗文表示,众筹网艺术板块的多个项目来源于我要艺术网,两个平台目前是合作关系。
一位众筹资深业内人士表示,一个艺术众筹项目想要在互联网平台上成功,主要取决于四个因素。第一是项目的创意性,“这点十分重要,几乎在一个项目中占据60%~70%的决定因素。”第二是项目的发起人,“这是指该艺术家是否在业内具有较大的名气,前两点加在一起基本上就能为项目下一个判断”。第三则是项目在页面端的呈现方式,能否用最具互联网特色的语言将项目清晰、完整、有趣地阐述出来。第四是众筹过程中付款方式、流程以及周期。
罗文表示,他在运营我要艺术网的过程中碰到的最大难点来自两方面,一方面是如何运用互联网思维精准地表达项目发起人的艺术创意;另一方面是同传统艺术人的沟通难题。
“想要在页面‘优雅’地呈现艺术家的创意需要的素材非常多,投资人也越发重视网页的客户体验。”罗文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表示,有些艺术家并不懂得“互联网思维”,无法提供“细节素材”,更加不知道如何转化成“页面语言”来精准传达项目精华。“这也是艺术众筹被80后、90后玩得更好的原因。”罗文说。
罗文告诉本报记者,在沟通难的问题上,面对着不同的两类传统艺术行业参与者。一类是年纪较大的艺术家。“他们的顾虑非常多,人也非常敏感。”罗文表示,这样的艺术家已经被传统的艺术运作渠道培养出固定的思维模式,对于新的方式存有较多疑虑。
另一类是包括画廊、拍卖行、美术馆、艺术经纪人等艺术从业者。“就像小米之于诺基亚、互联网之于传统行业,从看不起到看不懂最后到跟不上。”在罗文眼里,传统艺术从业者拥有的这套固有“玩法”亟待“优化”,“传统行业反应越大,证明这个事情越好玩。”
一位业内人士在对待艺术众筹时给出了这样的观点:众筹玩的只是一个概念,今天叫众筹,可能明天就不叫众筹了,被换成了其他“帽子”,最重要的还是艺术行业本身。
执行困惑
好玩不代表好做。
随着艺术众筹的概念逐渐走入公众视野,项目在人前的光鲜也折射出项目背后的难题,投后管理成为焦点。当投资人收到的作品与预期所想不同如何应对?如何为作品定价?
“风险之一是物流风险。”罗文表示,用户在收到作品后或者认为这个作品不是他“想要的”,或者物品存在运输过程中被损坏的可能,而做众筹玩的就是定制、个体化,一旦损坏,无法像商品一样“补货”。
一位业内人士表示,众筹平台更多是信息中介,更多体现在披露信息的责任上。但是平台应该掌握、披露多少信息并无严格规定,平台与投资人存在信息不对称的现实境况,道德风险亟须得到重视。在这个过程中,项目发起人对投资者的损害来自两方面。一是,恶意宣传,风险提示不足;另一方面则是项目发起人过度乐观。
罗文表示,对此,平台会与投资者进行沟通,如果真的是工作失误,项目描述存在重大误差,那么平台将对作品包退。此外,平台还准备了“备案”措施,提取营业额的1%作为“风险备付金”。
艺术品金融巨大的套利空间更多来自于市场的非标准化定价。对此,更多的平台将其交给市场,在运营过程中,艺术家不断调整自己的作品价位,用投资者的手来为作品“定价”。
真伪问题是艺术品面临的最大难题。“真伪问题更多指向古代艺术品,当代艺术品真伪问题相对较轻。”一位法律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如此表示。本着“谁提出谁举证”的原则,罗文将作品的真伪问题交给投资者所委托的第三方专业运营机构来评判。
“拍后不付款也是风险之一。”罗文坦言,在运营中曾多次碰到过这样的情况,对此,平台的对策是制定“风险保证金”制度,投资者在拍下后先交付筹款总额的百分之一。“未来这一比例将根据投资者的信用度进行调整,并非固定不变。”
“我们不希望从艺术家身上赚钱,而众筹这件事本身也并不赚钱,它是一件好玩的事情,更多是为了让人们感受到艺术的魅力。”罗文说。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