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第五次开垮公司:“重”
1、创业概述:
我第五次创业是2012年下半年到2014年上半年,在浙江杭州,做微营销。
第4次创业尝试过很多事情,一直到2012年我才找到出路——互联网营销。2012年中旬我从传统营销转型到互联网营销(当时主要做微博营销)。因为前面扎实的积累,我刚转型到微博营销,就写了大量专业文章,包括《一张图搞定微博营销》、《一张图搞定品牌营销》、《营销与销售哪个更重要》等,这些文章都得到了大量的权威媒体转载,包括创业家杂志、中国企业家杂志等等。
2012年下半年因为找了一个杭州的合伙人,我2012年底就把公司从青岛搬到了杭州,开始了第5次创业。
准确地说,第5次创业不算失败,因为2013年我们十几个人就做了200多万业绩,并且现在公司还发展得不错,只是我2014年中旬退出了。我退出的原因是:公司太“重”,做得太吃力。
A、人力结构重:
第5次创业我们不知不觉把团队做成了橄榄型结构:上面是业务系统,就我一个人开发市场;下面是执行系统,只有2、3个人做文案、设计;中间是运营系统,包括财务、人力、前台、策划、管理等,有7、8个人。
这种团队结构在业绩不好的时候,固定成本很高,亏损幅度大。在业务多的时候,又干不了几个,因为实际干活的人太少。所以造成了赚钱的时候赚得很少、亏钱的时候亏得很多,公司经营得很吃力。
B、决策重:
我算是公司创始人,开始主要决策是我做。不过公司发展需要不断投入资金(橄榄型团队结构),钱主要是合伙人出的,所以后来合伙人的股份比例超过了我。公司于是出现了双头决策。A说A有理、B说B有理,谁也没法说服谁。其实很难说谁的决策对、谁的决策错,因为双方各自的经验和角度不同,按照谁的决策做都有可能成功。比做错决策更可怕的是不做决策或决策摇摆,因为决策错了可以及时调整,但如果不做决策或决策摇摆就会让员工无所适从,让团队固步不前。
2、我的成长:
我现在做自由人事业,坚决把公司做“轻”。
A、团队结构轻:从橄榄型到哑铃型
前面是业务系统,我们发展了几十人的兼职业务团队;后面是执行系统,我们发展了几百人的众包团队;中间是运营人员,我培养为核心人员,保持在10到20人的规模。
这样的哑铃型,业绩低的时候,固定成本很低,亏损额度很小;业务多的时候也可以消化。所以赚钱的时候赚得比较多、赔钱的时候赔得比较少,现金流整体比较好。
B、决策轻
我现在采取“战略上独裁、执行上放权”的管理模式,重大问题基本都是自己说了算,这样非常适合初创阶段,因为反应速度很快,一旦有什么想法就立马执行,做对了就长期执行,做错了就停掉。试错速度快、成本低。
虽然我曾开垮过5家公司,但我从来不觉得自己是个失败者。因为在我的字典里,失败者的定义是你放弃了、不再前行了。而我从来没有放弃,一直在坚持、一直在前行。当然我暂时也还不算一个成功者,虽然我目前做的自由人事业成长得非常稳健、发展前景也很看好,不过暂时规模还比较小,所以我算是一个在路上的人。
我这种人外界称为连续创业者,有人是看不起连续创业者的。比如有著名的天使投资人说过:如果你连续几次创业失败,就不要创业了,因为你不适合。也有知名的自媒体人说过:连续创业者不过是连续失败者的自我美化,就是无能才不断失败。
不过我的想法是:人生是为自己而活,不是为了活给别人看。所以别人爱咋说咋说去,我只听从自己的内心。更何况连续多次创业,后面做得非常成功的人大有人在,而我也非常自信会成为其中一个。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