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6 宗馥莉强势接班 娃哈哈转移海外
娃哈哈今年已经28岁了,所谓长江后浪推前浪,宗馥莉的强势接班已经是众望所归的事情,宗馥莉甚至还在媒体面前直言“我会比我爸更强势”。
既然已是新人替旧人,那么我们对娃哈哈的未来也抱有了极大的幻想。回想2012年,宗庆后亲自带队到欧洲考察,并开设了当年轰动一时的娃哈哈欧洲精品商场——娃欧。虽然最终悲剧收场,但也表现了娃哈哈有着“出去”的基因。
再谈宗馥莉,初中毕业后就已经出国留学的她,推崇西方的文化制度,而不是所谓的世故人情。比如有员工没有完成工作宗馥莉会直接辞退,而宗庆后会因为人情而留下。这种差异在宗馥莉接班后也必然将娃哈哈从一个“旧”企业转变为“新”企业。
而另一方面,国内复杂的政治经济环境让年轻的宗馥莉感到头疼。当有媒体问道“难道你要把整个企业都搬到国外去么?”宗馥莉反问到,“当然有可能,你知道李嘉诚都已经搬出去了,为什么我不能搬出去呢?”
既然宗馥莉都已经直说了,那娃哈哈的业务重心搬到国外还有什么不可能?
NO.7 谷歌重返中国 放弃搜索做应用
谷歌还能重返中国吗?从三年前谷歌的退出开始,这个问题就一直被追问。现在我们告诉你,谷歌的回归也就是2015年的事了。
虽然谷歌在中国的影响力每况愈下,但种种迹象表明,谷歌并未放弃,他们打算卷土重来,而且已经付诸行动。
谷歌中文搜索先是撤下了敏感词提示,随后其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在中国出席活动,这是巧合还是计划?要知道,这个时间恰好是谷歌退出中国内地三周年之际。
实际上,自2014年起谷歌就试图和中国某通信公司建立联系,并想通过此渠道和中国政府缓和关系。那么谷歌与中国政府的接触也在情理之中了。
我们猜测,这次谷歌的回归计划并不是执着于PC端的网页搜索,而瞄准了中国的移动应用市场。目前,谷歌Android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已经占据90%以上的份额,它当然不想舍弃这一大蛋糕。
客观基础已有,主观行为已现,谷歌的回归还想瞒住谁?
NO.8 iPad停产
买了iPhone6 Plus还有必要买iPad吗?你的回答是什么?
智能手机和平板唯一的区别就是—— 一个可以打电话,一个不能打电话?告诉你,这是很早之前的界线!现在的手机与平板已经完全没有任何界线可言,除非你有钱任性,不然完全没必要买两个相似的产品。
事实上,现在苹果公司70%的利润来自于iPhone,此处是否应该有掌声?我们想说句果粉不爱听的话——水满则溢、月圆则亏,苹果公司如果不解决利润产品单一的危机,在竞争激烈的电子消费市场,今天正享受辉煌成就的苹果,必然在将来快速跌落!
所幸,库克已经意识到了苹果潜伏的危机,所以做了重要调整。
那么,iPad还有机会吗?我们必须告诉你实话——完全没有……
在库克的新计划中,重头戏是Apple Watch这一类新兴产品,在其未来的五大重点业务(iPhone、iOS、Apple Watch、Mac和新兴产品)中,俨然已经没有了iPad的存在!
由此可见,“拖后腿”的iPad终将成为弃儿……
作为佐证:从苹果公司发布的数据来看,iPad和已下架的iPod是苹果仅有的两个负增长产品。而在去年iPhone6发布会的第二天,iPodClassic从苹果专卖店下架了。
苹果的始祖iPod竟都遭到如此待遇,iPad离下市还远吗?
NO.9 潘石屹SOHO 3Q遭遇滑铁卢
这年头,不管是BAT还是传统企业,都为O2O业务操碎了心。SOHO潘石屹当然也不甘寂寞,启动了SOHO 3Q玩起了互联网的短租生意。
先简述一下3Q的收费。办公室工位(最小)1300/周,8人会议室400/小时。这真是为了那些团队在望京,同时又喜欢SOHO产品,同时又恰巧是3-5人办公,还要是不缺钱的小型公司量身定做的啊。我们只想偷偷地问一句话:“用户何在?”
再说SOHO 3Q的另一特色——联合办公。既然选择了联合办公,社交就必须考虑进去。老潘的3Q给出这样一个Slogan“和喜欢的人一起工作”。可是玩O2O就要跨界合作交流啊!但任何一个孵化器都有准入门槛和行业限制,上下游公司的人都知道大家需要什么,容易达成默契并形成产业链。而3Q开放不同行业欢迎跨界组合则更像是乌托邦,听故事的趣味性远大于异业组合的可能性,尤其是在产业、盈利模式都不对等的前提下,聊天还进行得下去吗?
即使那些不够美好的情况都不会发生,3Q依旧不能安稳,除了它的模式可以被轻松效仿,还有它相比于各种产业园和孵化器并无优势,恐怕并不能聚焦“重度垂直”的行业,如文创和互联网等产业。从这个角度来看,3Q只是创业者们游戏开始的“新手村”,来的只会是过客。
SOHO有了O2O感觉,但在互联网领域毕竟还是个菜鸟,羊年第一个滑铁卢,说不定就归SOHO所有。
NO.10 无人机取代人力 快递业大洗牌
汪峰求婚成功终于上头条了。同时上头条的,还有帮汪峰送钻戒的无人机飞行器。
汪峰终于上头条了,可人们只关注着汪峰的求婚成功,而忽略了另一个重要信息——无人机飞行器的出现。
实际上帮汪峰上头条的无人机早已问世,但国内企业对于它的使用只局限于影视业航拍和事故救助等方面,商业化运用很少。而随着大疆与亿航等无人机制造商的崛起,2015年无人机必然会迎来大爆发。其中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便是快递业。
中国的快递业一直为人诟病,电商的告诉发展使得物品运输量暴涨,快递员超负荷运转,人力成本加大,各种问题频发,导致整个快递业处于失控的边缘,行业洗牌在所难免。
因此我们不难想象,以后快递员将会被无人机代替。这一苗头其实早已出现,京东等电商企业已经在北京、深圳等城市测试无人机配送服务。而在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无人机送货的运用更是广泛。
快递业的趋势一定是从劳动密集型转向科技密集型,所以无人机全面代替人工配送必将是2015年的大事件,中国快递业也即将迎来“科技”的洗牌。
今后,无人机可不只是给汪峰送钻戒了,它将敲开所有人的家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