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辞去了做了4年半的豆瓣全职工作,走访了超过30个创业团队,对于未来新媒体以及创业趋势得出了深刻的见解。
我于今年6月份辞去豆瓣的全职工作。7-11月期间,频繁在上海、北京两个城市之间穿 梭,走访了超过30个在这两个城市创业的团队和个人。走访对象的创业领域涵盖了广告公司、调研公司、技术服务、视频制作、微电影拍摄、个人自媒体、电商 (时尚、家居、生活方式、手工业、茶叶)、时装搭配、旅游网站、出版社、独立设计师的家具/时装品牌、独立手工业品牌、时尚买手店、蛋糕店、自行车店、古 着店、线下活动主办方、私厨,甚至包括心理学的跨界应用、专注于古典音乐领域的无损音频内容制作人等等。这些都是最前沿的素材。无论是全新的产品和服务, 还是老汤新做,或是跨界整合,无一不因互联网时代的新思维、新技术、新产品、新媒体的快速变化,而驱动和焕发着诱人的商机。
三个多月的走访为我带来的最宝贵的收获,莫过于结识了一批有眼光、有智慧、有情怀的年轻创业者,听他们毫无保留地讲述自己在创业路上积累的经验和见解,激情四射地描绘出在不久的未来里会生长出一个更好的世界。
在和他们的碰撞中,我也更加坚定了创业的选择和创业的方向。就在现在,和不久的未来,创业、新媒体、广告营销,这三大领域正在发生着什么变化,他们究竟会走 向何方?这个问题曾在我脑子中无数次地盘旋和自问自答。而经过在豆瓣4年半的积累,和长达三个月的与两地创业者的密集访谈,这几大趋势在我脑中日渐清晰 (其中部分初创公司的模式还属于机密阶段,所以未提及名称和细化说明)。
一、规模
从大而全走向小而美,走大平台走向重度垂直。以BAT为首的互联网平台大鳄占据主流大众市场的地位不可撼动,大而全的平台化战略思路对于现在的创业者越来越 艰难。在市场环境和手机屏幕的双重挤压下,移动新媒体与互联网创业公司正在避开大而全的思路,向重度垂直化发展。甚至抛弃主流市场,瞄准了较为小众的人群 和需求。小众,并不意味着微利,很多小众需求背后蕴藏着巨大的消费空间。
而这些小众市场恰恰是BAT看不上,也做不好的。小,就可以躲避恶性竞争,就可以集中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把产品和服务做深做透,就可以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牢牢抓住最精准的人群,一边培养他们一边让他们对你产生依赖。当所有重度需求者中有超过60%的人都在使用你的产品和服务的时候,你在这个市场中 No.1 的地位就不可动摇了。
二、模式
从 线上往线下走难?那就试试从线下反攻线上。很多互联网公司都在线上做到了平台级,而缺失走向线下的能力。尽管几乎每家最初发迹于线上业务的互联网公司现在 都在号称自己有O2O的战略,但多数公司的线下部分都是“假肢”,无法顺畅走路,还在持续烧钱。创始人与核心团队的背景、价值观、思维方式、做事风格基本 上就决定了整家公司的眼界和能力。一家程序员文化浓厚的互联网公司可以在线上平台走得很顺,但基本上别想在线下业务上取得成功(比如豆瓣)。从线上走向线 下的障碍在于:
第一,程序员擅长在幕后写代码,但不懂见了面怎么逗大家开心;
第二,对于已经成规模的公司,拓展线下业务的成本必然很高。
而近一两年,就有少数有战略眼光的创业团队另辟蹊径,从线下做起,反攻线上。 比如某创业团队从线下市集培养核心人群,收集故事和数据,到做线上平台,做针对全国手工业者的“淘宝”(暂不透露名称)。甚至从传统线下实体产业整合闲置 资源反攻线上。比如某互联网创业团队联合荣昌洗衣推出的『e袋洗』,成为在生活O2O领域创业的典范。这些都是值得借鉴的聪明之举。
三、内容品质
低质低俗仍是主流,而精英选择优质深度,于是新媒体从内容品质上产生分化。现代中国是一个没有『精英文化』的国家。尤其在人人平等的互联网时代,凡是会成为 大众的、主流的,多数都是不可取的(比如赵本山一流的低俗流行文化)。而中国的年轻精英正在崛起,有梦想、有担当的70后、80后正在成为整个社会的中坚 力量,甚至成长环境优越的90后都开始进入企业家的阵营。低质量的互联网信息(包含充斥整个互联网的碎片化、屌丝气、无节操、标题党、八卦、段子、谣言、 伪科学、道德投机等等)以及大规模生产这些垃圾信息的平台(例如微博,和很多微信公众号)正在被一线城市中高端精英人群摒弃,面向精英人群的内容生产者正 在向垂直、深度、优质、专业、实用性方面回归。『澎湃』主打“坚持严肃”这张牌,就是在表明虽然他们踏上了互联网这条船,但选择站在精英人群这一边。
尽管二线及以下城市的大众人群每天正在并将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持续消费海量、低质、碎片化的信息。在信息处理能力上的巨大差距,将成为互联网时代精英人群与普通人群保持距离的一大屏障。说 通俗点就是,尽管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几乎)平等的享有获取信息和生产信息的权利,但由于存在信息处理能力的差别,精英人群与普通人群所掌握的信息依然是 不对等的。从某种程度上讲,作为一个用户,你(有能力)选择阅读什么质量的内容,你就属于什么样的人群。反过来讲,作为广告主、代理公司、和媒体,你想要 抓住什么样的人群,你就得抓住什么样的内容,就得抓住什么样内容的生产者。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