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调的富豪
走在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各种小商品琳琅满目,小到经常在国内地铁站看到的玩具,大到装潢家具,应有尽有。
“可以说,在迪拜龙城的商品最全,有很多产品你在迪拜商场(DubaiMall)买不到,但到这里,你能找到,而且不要以为这里只是低端产品集散地,很多当地的中产阶层也会到这里来采购商品,还有一些北非和中东的贸易商来进口。”吴先生说到龙城有些自豪。
正如他所言,在龙城可以看到各种肤色、身着不同服饰的客户。阿拉伯人和西方人都不少。
这个10平方米的小店并非吴先生的全部产业,他的产业重点在一家已经拥有70多辆“豪车”的租车行。“我们主要服务的就是来迪拜旅行或者参加商务活动的中国人,业务非常好,每辆车每个月可产生的净利润大约在2500~3000迪拉姆之间。”吴先生介绍称,70辆车每月的净利润就是21万迪拉姆(约合35万元人民币)。
“市场还在扩大,我们计划再买20辆车。”吴先生对未来的前景非常看好。德勤的一份研究数据显示,2020年迪拜世博会的举行将会为迪拜创造27.5万个就业岗位以及带来200万游客,所以吴先生的乐观并非无稽之谈。
的确,除非中东出现大的动乱或者更大规模的金融危机,迪拜的创富故事仍然会继续。吴先生的故事在这个2.5公里的龙城以及迪拜3890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每天都在上演。
“我的故事微不足道,在这个2.5公里长的龙城市场,分分钟走过你身边看似不起眼的中国人可能都是资产千万级的低调富商,他们白手起家,现也仍然低调。”吴先生的语调里满是敬佩。
“没有几千万的资产都不好意思在这个圈子里混。尤其是那些在20世纪90年代末、21世纪初就已经到这里的中国人。可以确定地说这些第一批吃螃蟹的人大部分都已经完成了第一阶段的财富积累。”作为这个华人圈子里的晚辈,说到那些前辈的故事,吴先生既羡慕也充满敬意。
吴先生的朋友王先生就是一位身家千万级却行事低调的浙江富商。王先生对本报记者称,他原是一家国有贸易公司的雇员,上世纪90年代被裁员,但因为一直从事贸易工作,对迪拜以及中东和北非市场有一定的认识。“其实也是迫于无奈,一家老小需要吃饭,自己没了工作,没办法就硬着头皮来闯,一来就是20多年,现在家里人都已经搬到这里,国内有些资产,但这里已经是我的第二故乡。”王先生说话语气和缓,像在描述别人的故事。
从一开始的小商品销售到现在运行一个净利润高达几千万元的旅行公司,这位王先生还在从事房地产开发工作。在他眼中,只要有想法,而且肯去做,迪拜遍地是黄金。“现在的迪拜类似于中国20世纪八九十年代,只要肯付出,遍地都是机会。”
就在与记者聊天的时候,一位刚来迪拜的中国女子正在向一位当地人推销一个北京地铁站经常见到的发光紫色陀螺,并且在不到一分钟的时间内成交。
“这位女士刚来迪拜不久,因为租金比较贵,所以她和丈夫基本上是流动销售,但不要小瞧他们的收入,每天两人净赚600迪拉姆不成问题。”吴先生顺手跟她打了个招呼。
“我们不会歧视这些新来者,谁知道他们是不是下一个王先生呢。”吴先生说道。的的确确,如王先生的故事,这里并不少见。
走到龙尾的位置,记者看到,龙城的二期工程已经完成,新一轮招商即将开启,这里又将迎来多少淘金的中国人呢?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