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柳传志求教雕爷如何卖柳桃 互联网时代口碑营销的要素

      这是一个真正依赖口碑传播的时代,这不是简单的回归,现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将口碑传播的效应放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力量。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对消费者的口碑营销要素有哪些呢?

      从“柳桃”事件说起

      近日,互联网圈、媒体圈柳桃事情非常热闹,中国企业界教父式人物柳传志,因为要卖猕猴桃,通过罗辑思维向互联网营销界发出一份英雄帖,指名道姓请教雕爷牛腩的CEO孟醒、口袋通微商城创始人白鸦等五人给他出主意、出方案,一经采用,愿意支付1万元学费。此贴一发,立刻引来媒体的大量关注,先不说柳是否得到切实可行的卖桃方案,但就各种传统媒体的热捧,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大量传播,其广告与传播的价值就大到无法估量!

      传统企业面临一个全新的营销时代,信息传播不再是单向的自上而下传播,而是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的立体网状结构。这样的传播方式对传统习惯于自上而下的,搞定1-2个全覆盖媒体如中央电视台这样的简单粗暴的传统广告就是一场颠覆、一场革命。这是一个真正依赖口碑传播的时代,这当然不是简单的回归,现在可以通过社交媒体将口碑传播的效应放大十倍、百倍、甚至千倍的力量。

      口碑营销在互联网时代越来越重要

      通常口碑是指一个消费者对企业的看法,口碑传播就是消费者将这种看法传递给其他消费者的过程,口碑营销指的是以口碑传播为途径的营销方式,这与传统的以大众传媒为渠道的方式有显著的差异。相对于大众传媒,它利用的是人际传播渠道。人际传播不仅可信性强,而且富有活力、便于记忆,对消费者的影响力很大。随着微博、微信这样的移动社交媒体的兴起,口碑传播越来越成为传统企业的重要传播渠道。

      口碑的传播主体为消费者,口碑的客体可以是企业的产品、服务、组织、员工以及事件等;而传播的内容通常包括介绍、体验、判断、评价、建议等。口碑的内容可以正面的,也可以是负面的,而网络时代的口碑传播的一大特征就是将这种口碑效应进行放大,有时候这股力量会放大到瞬间摧毁企业的地步。因此,网络时代所有面向消费者的企业必须十分重视口碑传播,研究其要素、特点,扬长避短,做好与消费者接触的每一个层面的工作,包括产品、服务各个环节。

      企业对消费者的口碑营销要素

      那么,在互联网时代,企业对消费者的口碑营销要素有哪些呢?

      第一是人的因素,特别人物本身的知名度,或者人的社会身份与所从事事情的巨大的落差,形成的张力,使得这件事情具有极大的感染力,具备了可传播性。互联网时代企业也是人格化的。

      柳桃事件中的柳传志,联想公司的创始人,中国改革风云人物、2000年CCTV中国经济年度风云人物、全球25位最有影响力的商界领袖、亚洲最佳商业人士、亚洲之星、中国经济十年商业领袖,中国最知名的企业家之一。以柳传志这样的家喻户晓的“高大上”企业家,如今“屈尊”来卖一枚小小的猕猴桃,这当中的反差之大,很容易形成极大的张力,人们一定会有兴趣去探寻者背后的原因,对于传播极为有利。

      目前几个典型的用互联网思维做餐饮的,大多都是这个模式:黄太吉的老板赫畅就是曾经供职百度、去哪儿、谷歌的互联网人,如今将一份从前的地摊小吃煎饼果子做得风生水起;西少爷肉夹馍也是这样,一篇《我为什么要从百度辞职去卖肉夹馍》也是引得众媒体好一番热闹,三位西安交通大学毕业的IT男,曾经是百度的工程师,如今也辞职去卖肉夹馍了;还有北大的法律硕士,创办了卖湖南米粉的伏牛堂,这些从前提不上台面的餐饮小吃煎饼果子、肉夹馍、米粉与创办人的“高大上”身份形成很大的落差,这种落差对于口碑传播来说,就非常容易形成口碑传播的张力效应,这就是口播传播中人的因素。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