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动:穿传统服饰渐成自觉 阿婆每天前来排号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像曾梅霞这样的年轻人大多住到城里或镇上去了,穿着惠安女服饰的越来越少。客人想拍摄惠安女劳作的场面也越来越困难。因此,2012年她在海边创建了惠安女民俗风情园,邀请周边姐妹当模特,集中展现惠安女下海、种地、扛石、补网、绣花等劳动场景。还提供多种劳动方式让游客体验、拍摄、作画。
画家蒋为民在创作基地里作画
画家鲁光为创作基地题字
“惠安女较为保守,在外抛头露面,长辈会指指点点,认为不雅。”曾梅霞说,刚开始大家都不习惯,经过解释和鼓励,现在她已有20多个兼职模特,其中就有她4岁的女儿和84岁的奶奶。
“每天早晨,她就要穿惠安女服饰,她喜欢大家给她拍照。”曾梅霞介绍,游客们很喜欢女儿的童真。为了鼓励女儿,她每场给女儿100元奖励。而一般的模特,每两小时60元,每月上场10次左右。
“今天有人需要照像吗?”谈话间,83岁的邻居张奶奶走进客栈询问。阿婆年轻时打过鱼织过网,惠安女做的事情她几乎都做过。现在,生活宽裕了,但她想找点事做,所以当了兼职模特。虽然拍摄场景都是人造的,但是因为模特都是土生土长的惠安女,对生产生活都很熟悉,所以游客很喜欢。“给人拍照,很好啊。”阿婆也很满足目前的生活状态。
曾梅霞透露,有个阿婆每天早晨都会到客栈里来询问,是否有游客需要惠安女作为模特的,若有“要交代一声”。“两小时就能拿到60元,一个月挣个三五百元,老人们觉得这比向别人伸手来得开心。”渐渐地,一些本来不穿惠安女服饰的中年妇女也穿上了,更不用说那些把房子租给游客的惠安女了,“她们意识到,游客喜欢这里就是因为惠安女服饰”。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