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慈善晋江”背后的乡贤力量

      见习记者 赖志昌 记者 傅心婕 文/图

      核心提示:晋江是全国知名的品牌之都,但少为人知的是,她还有另外一种名片:慈善。

      2

      2016年12月26日,中国慈善联合会在北京发布第四届“中国城市公益慈善指数”,指数显示,晋江排名全国第58位,是全省唯一一个进入城市公益慈善指数百强的县级市。其中,在“2014-2015年度累计直接接收捐赠总额”排名中排名第18位,2014年直接接收捐赠总额中排名第16位。

      在“慈善晋江”的背后,是以恒安集团CEO许连捷为表率,众多乡贤踊跃参与、集体行善,并通过对县级慈善总会进行制度创新,与政府引导形成良性互动的结果。晋江慈善总会的数据显示,30多年来,许连捷个人和他的恒安集团累计捐款超过11亿元,而在晋江慈善总会理事会478个单位和个人中名单中,民营企业家占比85%以上,截至2016年10月底,累计直接捐款总额26.58亿元,累计受助人员超12万人。

      6673856830181466328

      从“泉商教父”到慈善带头人

      今年11月17日,泉州江南老年颐乐园的落成,这是泉州首家公立专业的养老机构,因为许连捷捐资了1000万,该园区5号楼以他的父亲许书典的名字命名为“许书典楼”。

      4

      捐资行善,对于许连捷而言,早已习以为常。许连捷是晋江恒安集团的CEO,被外界称之为“泉商教父” 。1953年,许连捷出生在晋江安海的农村,许家三子,因家里穷,12岁的他不得不辍学,穿街走巷收鸡蛋卖鸡蛋、卖芋头、用自行车载客,想尽办法挣钱贴补家用。受过苦受过穷的许连捷比谁都清楚慈善对弱势群体意味着什么。他说:“以前我穷过,我对穷很熟悉,如果那时候有人来帮我一把,我会一辈子都感恩不尽。”

      那时,同村一位老大娘在年幼的许连捷路过她家时,经常给他些许吃喝,在许家周转不开时,也给予帮忙。为此,许连捷一直感念在心,事业有成的他除了帮老大娘盖了房子,每年春节都要举家上门拜年,送上丰厚的贺礼。老大娘过世时,许连捷也亲往送葬。“在我最困难的时候,我感到生活中唯一的亮点是他人的善良,我一辈子也忘不了在困难中拉了我一把的人,因此我要尽我所能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3

      1985年,许连捷成立恒安,并将这家沿海的小厂打造成市值千亿的恒安集团。年少时被人接济的经历,在许连捷心里刻下了很深的烙印。早在1990年,事业刚起步的许连捷就已开始做慈善,受父亲许书典的影响,他在村中设立老人基金会,每月为全村每位60岁以上的老人补助50元。随着恒安集事业的腾飞,许连捷的影响力也日渐扩大,而他的慈善事业,也如同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 30多年来,许连捷以个人或恒安集团名义累计捐款超11亿元。  

      随着慈善事业做得风声水起,荣誉接踵而来:“中华慈善人物奖”、全国百名“爱心捐助奖”、“八闽慈善奖”、“泉州慈善家”。  “做公益,做善事,需要利他利人,不是为出名,更不是为从政府那得到好处。”许连捷把这些荣誉看得很淡,谈及慈善的核心,“关键在于心意,就是确确实实能够帮别人。”

      群体行善的“晋江现象” 

      多年后,许连捷不曾料想,自己播种的慈善种子,会在晋江落叶生根,枝繁叶茂。2000年的一天,许连捷突然接到时任晋江市委书记朱明打来的一通电话,电话那头,朱明向他表达了登门拜访之意。

      “他说要募集捐款,给当地村子修路脱贫,我说是好事。”许连捷回忆说,朱明当时挂钩晋江安海镇的下洪村,当地有很多光棍买来外地新娘,生完孩子就跑了,家境惨淡,由于当地政府财政吃紧,无力援助。朱明找到许连捷,希望向企业家筹集善款,给当地修路,帮助村民脱贫。许连捷当即应允,一下“给了”朱明500万,并发动其他多名企业家捐款。

      6

      这件小事无意中成了许连捷从个人行善到带动一大批企业家集体行善的开始,次年,晋江市考虑成立慈善总会,朱明又想起了许连捷。2002年,许连捷牵头成立晋江市慈善总会并出任会长,这是全国首家县级民间慈善机构。从此,许连捷经常出现在晋江各企业老总的办公室“跑钱”,成为慈善事业的一名“说客”。在他的带动下,当年海内外晋江人捐款就达7600多万元。特别是“一元捐”活动唤起了广大民众的公益慈善意识,许多外地务工人员也参与慈善捐款。许连捷唿吁:“我们做慈善就是发动所有人的爱心,即使捐一块钱都不说你捐得少,但你捐一个亿也不说你捐得多,就是凭自己的一份心用心做慈善、用心帮助人。”

      7

      2003年12月,许连捷由带头向慈善总会全体理事会员发出倡议,倡导婚丧喜庆简办节约,效仿菲律宾社团将礼金捐赠做公益慈善的做法。随后,许连捷将儿子婚宴上的27万元礼金捐给了慈善总会。一些企业家也跟着效仿倡议,改掉婚丧喜庆大操大办陋习,将礼金捐献。这场“移风易俗”之风,瞬间席卷到民间,在晋江市政府的倡导下,许多晋江的民众纷纷将礼金捐助给慈善会,做公益事业。时至今日,晋江慈善总会成立至今,接受红白喜事简办公益捐赠12.51亿元。

      8

      许连捷二儿子婚礼捐出6666.66万元

      如今,晋江慈善的触角遍布延伸至各个角落,在许连捷等民营企业家推动下,晋江慈善也由原来的“零敲碎打“,转变成真正的慈善事业。在晋江慈善总会理事会478个单位和个人中名单中,一个显著的特点是,民营企业家占比85%以上,341名荣誉会长、会长、副会长、常务理事、理事等都是民营企业家,在晋江的13个镇,6个街道办事处,设立慈善联络组,组长也都是民营企业家,2007年成立慈善义工协会,发展至今有2600多人。 截至2016年10月底,晋江市慈善总会在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社会各界支持下,共募集善款26.58亿元,累计投入13.27亿元开展解困、助学、助行、助听、复明、慈善安居、荧屏文化、关爱母亲活动和慈善公益建设,累计受助人员超12万人。

      9

      晋江市慈善总会慰问见义勇为人员家属

      乡贤与政府良性互动的典型样本

      回忆起晋江慈善总会成立之初,新官上任的许连捷发现,“讨钱”似乎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反而是一些晋江当地的大老板、企业家居然都主动找他捐款,“没等我开口要,都主动捐了。”这种现象,至今让许连捷回味,令他印象深刻的是,以往当地一些政府官员以请企业家吃饭搞募捐,“大家都怕了,都是不敢去、躲着。”

      事实上,企业家的担忧并非没有道理,在晋江也曾发生过华侨、企业家捐资铺路的捐款,遭当地挪用、资金用不到位等状况。但在晋江慈善总会,企业家们不仅乐于捐,有时甚至出现争着捐的场面,许连捷体会最深的是,慈善总会能让这些捐资人,“感觉确实帮到人,对慈善会感到有一种信任。”

      这种转变源于制度创新,晋江慈善总会把自身功能定位为“政府公共服务的得力助手、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补充”,并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慈善总会主要由企业家乡贤组成,这些乡贤视野开阔,往往抓住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大家关注捐的钱用到什么地方,怎么用,才会更愿意为家乡捐献。”晋江慈善总会秘书长龚子猛认为,晋江慈善模式的到成功,得益于制度保障——公信力与透明度。在晋江慈善总会,企业家既是捐资者又是慈善事业的参与者,对善款的使用有决策权,可根据自己的意向设立定向基金。而会长办公会是慈善总会的最高决策机构,就慈善总会工作计划、慈善基金收入支出状况、人事增补等重大事项进行决策。

      与此同时,晋江慈善总会实行严格的基金管理运作制度。专门设立监事会,对资金的募集、管理、使用等环节进行监督,慈善总会还特邀市监察局局长担任监事会副监事长,监事会每个月请审计部门对慈善基金进行专项审计。此外,晋江市慈善总会还聘请财务总监来运作基金,确保实现保值增值。中华全国慈善总会会长范宝俊对此的评价是“已经与发达国家和地区接轨了”。

      11

      在晋江,乡贤力量与政府之间的良性互动,也是慈善事业能够快速发展的重要原因。值得注意的是,与许多以地方政府为主导的慈善会不同,晋江慈善总会成立之初,就明确定位为服务社会的民间团体,由企业家主导,按照内部章程创造性开展工作。

      而政府则扮演着组织协调者的角色,为慈善工作提供资源整合平台和发挥监督作用,并适时出台政策进行制度保障。 2002年起,经过晋江市人大会议通过,将每年的12月8日这一天定位“晋江慈善日”,而在每年的慈善日,市政府还对为该市慈善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人士进行命名表彰,根据不同标准分别授予“慈善大使”、“慈善家”、“慈善世家”等荣誉称号。“正式得益于两种力量之间的良性互动,晋江慈善事业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甜馨学贾乃亮扮美人鱼 网友:继承老爸的基因
      湖北一公司取2500万为农民工发工资 警察看护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1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日报报业集团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