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空巢老人20年“电话中秋节” 从邮储银行收子女国际汇款

      海都网-海峡都市报讯 在福州光明港新村,一套130平方米的单元房里,68岁的李碧云依姆已经独自住了20年。尽管装修得挺高档,依姆还是觉得冷清。五个子女都在外打拼,每年的中秋,依姆只能在电话里跟儿孙寒暄几句。至于月饼,“一个人吃没意思,索性就不买了”。

      作为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福建省分行找到的第三位“中秋异乡人”,依姆昨天少有的高兴,平日空荡荡的家里一下子来了好几个年轻人,跟她老人家有说有笑。这些都是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他们与海都报联合发起的“邮储·异乡中秋梦”活动,给依姆送来一盒月饼,还有一餐价值800元的中秋团圆宴。

      依姆特地穿了一身新衣服,还特别客气,一定要让我们跟她分着尝尝月饼。“你们能来,我已经很高兴了,”依姆眼眶里闪烁着泪花,“多吃点,多吃点,就喜欢看你们年轻人热热闹闹的。”

      20年前的中秋:在邮电局排队等国际长途

      李依姆是长乐人,膝下有三男两女。25年前老公意外去世时,最小的儿子才12岁。依姆凭着在街道办小厂里的微薄收入,把儿女拉扯大。上个世纪90年代初,长乐一带出国风气很盛,依姆的几个孩子相继都去了美国和日本。依姆也搬到现在的住所,一住就是20年。

      “那个时候没网络,没手机,打个电话都要去邮电局。”依姆说,女儿在国外餐馆打工,下班都是临近深夜,而中国正是中午时分。依姆连午饭都顾不上吃,就得跑去邮电局。“有个专门的国际长途区,隔成小间,几乎都是满的”。

      依姆先打出去,告诉儿女自己来了,然后马上挂断。因为国内打国外费用很高,通常都让儿女们再打回来。“有个工作人员就坐在旁边,国外电话打进来他先接,接完告诉我在几号隔间,我就跑过去接。”依姆说,那时儿女在海外打拼都很辛苦,电话里总是说很想家,说得她也涕泪涟涟的。

      大约有将近两年的时间,一家人的中秋节都是在电话里过的。子女们也会寄钱回来,都是通过邮政的国际汇款。依姆说,自己衣食无忧,但总是缺了点什么。

      中秋节礼,都是用邮储银行国际汇款汇回来的钱买的

      1992年,依姆家装了电话,那时这也算个稀罕物件。依姆说,儿女心疼自己每次接电话都要跑那么远,好说歹说,花两千元装了一部。打那开始,一家人虽然仍旧在电话里过中秋,但总归可以坐在家里,不用在冷冰冰的电话隔间里,想想都伤感。

      “儿女很孝顺,我都知道。”依姆感慨,虽说如此,逢年过节自己一个人在家,心里总是空落落的。没法回家陪老人,儿女们就寄东西回来,美国西洋参、深海鱼油、电子血压计……多数都是保健品。后来有了邮储银行,儿女们就直接用邮政的西联汇款或者银邮账户汇款汇钱。“邮储网点多,小区门口就有。”依姆领取国际汇款也方便。

      事实上,通过国际汇款汇回来的钱,依姆也花不了多少,多数都存着。平日里想儿女孙子了,就买些家乡的吃食寄到国外。中秋是个大节,依姆也买得格外多,比如传统的礼饼,还有各色干货,托人带出去。

      一家人的情感,就这么隔海牵系着。

      我们给老人的惊喜:今年中秋,大女儿回来过节

      前几年,依姆的大女儿阿萍回国了,后来二儿子也回来了。凭着在海外打拼攒起来的第一桶金,姐弟俩开始在国内发展。不过他们的生意都在省外,平时都没有住在福州。一年到头,也就是春节那一两周,全家人可以聚一聚。

      中秋节,仍旧是不过的,还是以“煲电话粥”为主。“他们都太忙了。”依姆说,自己上了年纪,儿女叮嘱的话也变了,以前说“妈,你多买点东西吃”,现在说“妈,太油腻的东西别吃,对身体不好”。至于月饼,儿女也上了心,去年大女儿特地打电话回来说:“妈,我买了一盒素月饼,给您寄回去吧。”依姆本想说“不用了,福州也买得到”。后来想想,好歹也是女儿的一份心意,就同意了。那盒月饼,依姆吃了快半个月。

      昨天上午从依姆家出来,邮储银行的工作人员悄悄给阿萍打了个电话。听说我们给老人送月饼,阿萍也很高兴。她说自己工作太忙,还没顾得上给老人买节礼。“其实,老人家更希望你们回来吃顿饭,她再辛苦也是开心的。”我们的话,让阿萍沉默了良久。“今年生意也上轨道了,我也想着陪妈妈过中秋。”阿萍说,“我把女儿带回去,老太太看到孙女一定很高兴!”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