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4500点的分歧与纠结 存量博弈重新抬头

      做多力量的井喷让最近的A股市场人气爆棚,连续数日每天数百只股票涨停的景象也让投资者大开眼界。但再强的“风”也需“歇歇脚”,昨日上证综指在4500点一线的冲高回落,就反映出市场面对前期高点时的纠结、犹疑心态。

      分析人士指出,尽管从保证金等数据观察,5月以来市场资金面仍整体呈现宽松态势,但增量资金推动的迹象相比之前有所减弱,以大金融为代表的部分品种始终原地踏步,折射出更多存量博弈的色彩,从而加大了市场短期波动的可能性。

      不过,纠结的心态也本是牛市常态,对投资者而言,跟住“风口”同时控制好风险才是“骑牛”的不二法宝。

      纠结的指数

      周三,伴随“中国制造2025”概念的持续发酵,上证综指盘中一度升逾百点,而创业板指与中小板指则继续飙升再创历史新高。

      截至收盘,上证综指报4446.29点,涨幅0.65%,成交额8061亿元;深证成指报15337.08点,涨幅1.39%,成交额8475亿元;创业板指报3406.28点,涨幅2.51%。两市合计成交金额1.65万亿元,较前一日显著放大。

      盘面上看,智能机器、3D打印、木业家具、在线教育等题材板块涨幅靠前,而周二短暂崛起的券商、保险等蓝筹板块则处于领跌位置。作为盘面近期的最大亮点,智能机器、航天航空、4G概念等板块在“中国制造2025”纲要颁布的刺激下连续大涨,成为本周行情一条主脉络。

      尽管涨势未止,但昨日沪综指近80点的回落也惊出投资者一身冷汗。沪综指冲击4572点的前期高点未果,较大程度抑制了市场的做多情绪。事实上,相比“中小创”类指数的酣畅淋漓,上证综指此番上攻显得犹豫与拖沓,显著放大的交易量则进一步凸显多空双方在4500点附近的激烈分歧。

      “前期高点对市场影响更多是在心理层面,其实抛开大盘类指数,昨日市场大部分主要指数仍处于良好的上升通道中,这也是目前市场人气所在。”某券商策略分析师指出。

      存量博弈重新抬头

      不少业内专家认为,本周大盘能顶住新股申购压力,频频大幅拉升,实际上是释放了市场流动性充沛、做多力量井喷的信号。但从微观格局观察,大小盘股频现“跷跷板效应”,则显示出当前行情与过往的不同。

      大盘股涨不动,题材股重回风口,是因为市场的钱少了吗?似乎难以下此定论。从投保基金最新公布的数据看,上周证券市场保证金净流出3719亿元,但叠加前一周净流入超8000亿的数据看,5月前两周保证金累计净流入规模接近5000亿元,净流入势头相比4月并未减弱。另外,上周保证金日均余额达到2.48万亿元,创出该数据有统计以来的最高。

      另据中国结算公布的开户数据,上周新增投资者数量79.7万人,环比微降,总体处于历史较高水平。由此可见,从场外资金角度,持续流入的趋势仍然未变。

      但有业内人士指出,这不能改变近来增量资金推动力开始减弱的事实。

      “一方面,股票的持续上涨使得A股市值体量不断攀升,等量的资金对大盘的推动力在边际递减;另一方面,券商之前削减两融杠杆,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资金使用效率。其实从最近两个交易日看,市场又开始呈现出存量博弈的特征,也就是典型的结构性行情。”有分析师指出。

      包括兴业证券在内的一些机构也认为,指数疯牛过后短期或将“歇歇脚”。兴业证券策略组的最新判断是,指数前期大幅上涨后市场化监管加力,监管层相对温和的调控加力难以让指数深调大调,但通常会引发震荡,预计近期沪指将呈现箱体震荡的走势,可类比今年1至2月份的走势。

      “阶段性的结构性行情其实是牛市常态,分歧与纠结也应与牛市相生相伴,乐观中带着一份谨慎,控制仓位不盲目追高,才能更好地捕捉牛市机会。”业内人士表示。

      责任编辑:庄婷婷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