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9年10月30日,首批28家创业板公司敲响上市钟声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人想到,5年多后,创业板会成为这样一个炙手可热的市场。5年来,创业板从最早的28家上市公司、1399亿元市值、219亿元日成交额,成长为一个拥有446家上市公司、5.01万亿元市值、日成交额1724亿元的大市场。而创业板指也从2010年6月1日发布之日的不足千点站上了3000点大关。
自诞生以来,关于高成长真伪的讨论就一直与创业板如影随形。时至今日,如何看待屡创新高的创业板,可能是当今中国资本市场中分歧最大的话题之一。与此同时,代表新经济的一批新兴企业已经沐浴着阳光雨露,迎来了破土发芽的春天。
回顾历史,记录当下,是为了走向未来。这不仅是创业板的未来,更关乎中国资本市场和中国经济的未来。
3000点上的创业板
昨日,创业板指开盘即跳空突破3000点整数关,盘终报收3146.83点,大涨5.83%,成交1724亿元,创历史天量。
截至昨日,今年创业板指涨幅达到113.81%。深交所统计数据显示,11日收盘后,创业板上市公司总市值达到5.01万亿元,平均市盈率达到110.95倍。
指数的激情上扬只是表象。站上3000点的创业板给中国经济带来的影响绝不只是催生几家天价上市公司,造就一批富豪。更重要的是,创业板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中正在越来越有效率地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聚拢资金,助力新兴产业。
深交所日前发布的报告显示,创业板涌现了一批A股市场此前没有的商业模式和新业态,已经成为新经济的晴雨表。据深交所统计,创业板高新技术企业占比 82.51%,战略性新兴产业公司占比71.08%,平均研发投入占收入比例达5.38%,均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三个板块之首。
在公司层面,一批创新型企业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在资本助力下实现快速发展。例如,较早登陆创业板的蓝色光标、网宿科技等上市公司,5年间累计业绩增幅逾1100%。据统计,2012至2014年,创业板3年净利润复合增长率超过30%的公司共68 家,其中13 家复合增长率超过50%。
创业板指受到资金热捧,以及创业板龙头公司业绩的迅猛增长并非孤立现象,而是中国经济结构与核心驱动力正走向新老换代的一个缩影。申万研究所所长陈晓升就指出,从资本市场所反映的经济发展质量看,2015年有可能迎来新经济占据经济发展内在动力主导地位的拐点。
创新驱动与创业板牛市
站在3000点回首望去,5年来创业板走过的路并不平坦。
2009年秋季,世界经济尚未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完全恢复。28家上市公司挂牌创业板,合计募资154亿元,揭开了创业板在中国资本市场的序幕。
2010年6月1日,创业板指正式发布。彼时,欧债危机、美国主权债务危机不时撩拨全球投资者的脆弱神经。而中国季度GDP同比增幅则已走进增速下台阶阶段。
在这样的经济周期背景下,创业板及其承载的创新型企业并没有太多机会证明自己。披露2010年年报的209家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同比增长31%,逊于上市公司整体。2011年,311家创业板公司净利同比增幅15.44%,较上年减半。2012年,除去银行后A股上市净利出现负增长,创业板上市公司净利更同比下降6.92%。
创业板指数则在2010年末摸高1232点后走进漫漫熊途。从2011年4月25日自2013年5月8日,创业板在其指数挂牌首日开盘价下方运行逾两年时间,最低探至593.66点。
2012年11月,党的十八大报告在论述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明确提出,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此为契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意识到,向传统经济投入更多资源的投资模式已经难以为继。更多的增长空间应当从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中去挖掘。此后,互联网、生物医药、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迎来高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一批上市及拟上市公司崭露头角。各种创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如百花争艳,不断进入市场视线。
上海博道投资管理有限公司董事长莫泰山表示,从产业角度观察中国经济,正可以看到传统和新兴、重资产和轻资产、大企业和小企业的不同发展状态:很多传统产业还在受产能过剩的困扰,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产业如火如荼;传统制造业重资产、效率低,新兴产业中如小米等企业,轻资产效率高;传统很多大企业缺乏活力,而万众创业的大潮中,涌现出越来越多的小企业,生机勃勃。
随着市场对于创新的热情被不断激发,创业板于2013年初率先走入牛市节奏,整个2013年,创业板指上涨82.73%,与当年沪指6.75%的跌幅并立,鲜明地注解出旧经济增长陷入瓶颈的窘境与新经济蓬勃萌发的图景。同时,创业板公司的业绩增速也进入了超越主板的超车道。2013年,创业板公司净利同比增长10.82%。2014年,创业板可比公司净利润同比增长21.5%,明显胜过主板市场上市公司。
风险与泡沫
毋庸讳言,在创业板指快速站上3000点的过程中,提示其价格存在较大泡沫的警示声一直不绝于耳。而除了交易层面的风险,创业板本身的定位也决定了其高成长与高淘汰、高风险彼此依存,不可分割。资本的力量固然可以帮助伟大的企业脱颖而出,也无法免除创业本身固有的失败风险与行业机遇的潮起潮落。创业板市场本身在持续繁荣的同时,投资具体创业板上市公司的投资者仍面对着高于一般企业的投资风险,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上市公司出现破产、退市等现象也不足为奇。以美国纳斯达克市场为例,其年均退市率就达到8%。即使是互联网巨头,都曾在首轮互联网泡沫破灭时一度面临被强制退市的危局。
在现有的创业板个股中,产业风口的变化已经留下鲜明的痕迹。在2010年,光伏行业被作为新兴产业的翘楚而受到市场瞩目。创业板上市公司向日葵、东方日升等也曾实现连续数年净利成倍增长的好成绩。但由于产业环境的变化,光伏行业正在经历持续多年的寒冬期,上市公司股价也伴随业绩严重缩水。即使在本轮创业板牛市达到高潮之际,向日葵的股价与其上市之初相比仍有较大的折扣。
而在眼下,“互联网+”、远程教育等概念方兴未艾,行业中的标杆性公司受到资金追捧,但其2014年业绩尚未反映出相关产业的增长前景。产业本身能否实现投资者的乐观期许,上市公司本身又能否成为产业中的领头羊,都未有定数。在资本市场花团锦簇的背后,投资者还需保持一份合理控制风险的冷静。
3000点后看未来
从支持新兴经济发展的本意出发,创业板在二级市场中的繁荣只是长征路上的第一步,如何更好地将交易中资金热情引入实体经济和新兴业态,已成为创业板在未来发展中需要认真解决的问题。
如何让创业企业更好受益于资本市场,这一重大课题已经引起高层的高度重视。5月初公布的《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明确提出,建立健全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多元化、多渠道投融资机制,研究鼓励符合条件的互联网企业在境内上市等相关政策。
深交所总经理宋丽萍也指出,要立足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根本要求,找准金融的发展方向,必须从实体经济的内生需求中寻找金融创新、金融服务的着力点。同时,通过加强与各地的合作,加快建设创业创新金融支持体系,促进地方金融生态的改善,进一步放大多层次资本市场的撬动作用,反过来夯实多层次资本市场快速健康发展的基础。
除进一步释放创业板融资潜力,创业板本身形成的造富效应也正在客观上起到刺激社会智力和资本投身创业的作用。同时,创业板的火爆也提振了PE和VC机构投资新兴企业的意愿。清科研究中心统计数据就显示,2015年第一季度,我国共349家初创企业获得来自天使投资机构的天使投资,披露的金额超过2.59亿美元。其中,投资案例同比上升93.9%,披露金额同比增加214.2%。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