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高盛至少从3月份就开始研究出售旗下的金属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摩根大通也在为Henry Bath寻找买家。有媒体报道称,伦敦大宗商品交易商Marex Spectron正在洽谈收购摩根大通的金属仓储部门,但是双方都未证实。
摩根士丹利在实货交易方面有更长的历史,大宗商品业务价值达到数十亿美元,包括三家电厂、一个油轮船队49%的股份,以及一家管道和物流企业。一年前摩根士丹利就打算出售这些业务,但是尚未达成任何一笔交易,摩根士丹利似乎并不急于出售,等的就是9月份美联储即将公布的监管规定。
美联储的这项决策将确定准许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多大范围内,从事金属仓储和油轮等实货商品市场的投资与交易。高盛和摩根士丹利是在2008年金融危机中,接受政府救助,从投行转型为商业银行的。在此之前,根据1999年一项法律规定,投行拥有实货交易的资格。2003年的又一项决定允许商业银行在实货市场交易,以补充其金融活动。在转成商业银行后,监管机构给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5年的缓冲期来达到商业银行的监管规定。9月就是缓冲期的结束日。
最近美国参议院就银行是否应该被允许拥有管道、仓库和其他商业资产举行了一场听证会,引发了批评人士对银行退出实货交易和投资业务的呼声。CFTC(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 的民主党成员Chilton指出,银行若可以交易大宗商品,同时也能控制供应,就可能出现利益冲突。
尽管摩根大通退出实货交易业务是否受到监管当局的压力尚未可知,但是业内人士预测,在监管压力下,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可能不得不作出同样的决定。摩根大通在宣布退出实货交易的同时声明,该行将全力坚守其传统大宗商品业务,包括衍生品交易以及贵金属交易。摩根大通已经买下瑞银集团旗下的大宗商品衍生品业店头交易业务。摩根士丹利执行长戈尔曼表示,随着交易量的回升,商品业务会有所改善,商品业务的未来将取决于最终敲定的监管规则,摩根士丹利也将研究战略性框架使该行符合转变,由购买实货资产转向侧重交易面。用大宗商品市场内部话来说,华尔街将称为“纸货”交易商。
过去几年,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交易量减少,也正是因为如此,出现大量的金属储存。以LME的金属库存为例,从2008年的150万吨猛增至2009年的620万吨,如今已经增长至770万吨。由此催生了金属仓储的繁荣。摩根大通和高盛正是在2010年收购并经营各自的金属仓储。
但如今,金属仓储引发了数起诉讼。LME正在酝酿修改规定,提高每天的提取量。目前的诉讼称,正是LME对每天提取数量的规定,导致提货速度太慢。同时,大宗商品衍生品也面临更严厉的监管。波士顿咨询公司的合伙人James Malick指出,衍生品交易曾是商品交易中获利最丰硕的领域之一,但新增的资本缓冲要求已经削弱这块获利。根据新的交易规定,银行必需专门留出以冲抵商品衍生品交易亏损的资金数额已经提高两倍。这一规定可能让购买大宗商品业务的买家更加审慎。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