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品大鳄摩根大通近期的一则消息,让中国部分企业的高管颇费思量。
7月26日摩根大通集团(纽约证券交易所:JPM)宣布已完成内部评审,将为大宗商品现货业务另寻战略发展出路。未来该机构将探索一系列可选方案,其中包括但不限于出售、分拆大宗商品现货业务或寻求战略合作。
摩根大通和高盛控制了LME(伦敦金属交易所)全球四分之一以上的仓库,在金融和商品现货领域主导多年。全球大宗商品市场昂扬十几年后,如今遭遇拐点,国际投行们有意从现货商品市场“隐退”。“说退还没退,却已引来无数关注。”中国最大的铜业公司——江西铜业旗下国际贸易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铜国贸”)的业务总监毛一伟表示,江西铜业有接手摩根大通现货业务或与该机构进行战略合作的可能性。不过,摩根大通尚未展开实质性动作,相关企业均在观望,待做进一步评估。
国际大行“收兵”
摩根大通7月26日所透露的未来动作,在国际投行中并非个案。本报采访了解到,高盛也在与美联储商讨分离不符合商业银行传统范围的业务。摩根士丹利也一直在寻求分拆或出售其商品业务。
早在今年2月份,摩根大通在一次投资者会上,谈到监管环境的变化对金融行业的影响,并表示出现货大宗商品市场是公司在新的监管环境中将关注和审视的一个领域。
此前,摩根大通、高盛等国际投行在大宗商品领域中的角色,既是交易所股东、会员,也是仓库管理者,又是交易者。摩根大通、高盛分别握有LME(伦敦金属交易所)10.9%和9.5%的股份,可谓第一、第二大单一股东。LME目前在全球共有719个认证仓库,其中摩根大通旗下的Henry Bath Group控制了77个,高盛旗下的MITS控制了112个。市场上早有某些国际大投行涉嫌操纵铜铝等商品价格的传言。
港交所收购LME后,宣布推出了针对LME库存的修改提议。而这或将给国际投行增加相关成本。另一方面,随着去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的下行,从事商品现货业务的利润正在走低。
近日,华尔街银行们的商品业务突然面临近20年来最严厉的监控——美联储7月下旬表示,其正重新评估10年前批准银行交易实体商品的规定。
银行涉嫌滥用商品市场影响力操纵价格,是美国监管机构意图从严监管的起因之一。美国能源监管机构亦指出,摩根大通使用8种手段操纵电力市场。7月30日,摩根大通同意接受4.1亿美元罚款的和解协议。近日,媒体关于高盛操纵铝价的报道见诸报端。
高盛在2010年收购Metro后启动了金属交易业务,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正在调查包括高盛在内的部分机构操控铝价,要求此类机构保存三年以来的电子邮件、文件及即时通讯记录。“高盛在金属仓储业务上没有丑闻。”近日访华的高盛掌门人贝兰克梵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