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踌躇
无论怎样,国际投行在大宗商品现货领域上的“收兵”,引起了部分中国企业的思考。
不只是江铜国贸等有色金属企业,一些石油企业也在关注上述事件进展。
中国海洋石油总公司(一下简称“中海油”)能源经济研究院首席研究员陈卫东告诉经济观察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是,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为何会退出大宗商品现货业务。
“人家认为是风险,‘甩’出来了,我们接手就不是风险了吗?”陈卫东反问。他观察到,摩根大通等调整大宗商品现货布局,与中国需求减少密切相关。而这种减少在他看来也已是不争的事实。
对于未来几年大宗商品现货价格能否“走起”,几乎所有的现货贸易企业都不确定,因此,江铜国贸、中海油等企业下一步怎么走,需要先看美国监管机构的进一步调查及摩根大通等国际投行的动作。
据路透社报道,摩根大通已卖掉过半的电子交易合约,但仍有大量实货交易和资产,包括与美国两家大型炼油商的长期供销协议,此外其旗下的金属仓储公司Henry Bath在全球超过70个地点拥有仓库。4月份,高盛就已经开始低调出售旗下的金属仓储公司Metro International LLC。
摩根大通未正面回应本报关于其待调整的资产除此之外还包括哪些。贝兰克梵亦没有明确回应高盛是否出售金属仓储业务,只是说如果价格够好就会出售,如果没有好的价格高盛将继续持有该项业务。
部分企业也在等待港交所的最终规则。据中国国际期货董事总经理、中期研究院执行副院长王红英介绍,港交所针对LME库存的修改提议内容之一是,提取金属排队超过100天的仓库,必须确保其金属的出库量高于入库量。此次提议有3个月的意见征集期,截止时间为9月30日。对规则进行变更与否的最终决定预计将在10月份的董事会会议上做出,如果提案被采纳,新规则将于2014年4月1日开始实行。
“都在看LME的新规则出来后是什么样。”毛一伟坦言。虽然摩根大通的主要活动范围在欧洲等地,但中国大宗金属市场始终跟随LME市场定价。此前,江铜国贸和摩根大通已有正常的商业往来。在广东,摩根大通收购了当地一家期货公司并改名为摩根大通期货,从事少量的期现套利活动。此前,摩根大通也想购买金瑞期货20%的股份但未获监管层同意。现在,江西铜业是金瑞期货的控股股东。
“现在我们没用摩根大通旗下的仓库。”毛一伟称,即使公司收购仓库也只是完善物流体系的一部分,仓储服务仅是第三方服务。
而对国内油企而言,出手可能会比铜企更慎重。美国能源资料协会(EIA)数据显示,去年高盛日进口5000桶原油至美国,而摩根大通进口量甚至高出它几十倍。自2010年买下Nexen天然气交易业务后,高盛已跻身北美10大实货天然气交易商之列。摩根斯坦利也于近日延长了对终端和仓储公司TransMon-taigne的油库租赁,后者为其收购企业。
假设高盛、摩根斯坦利都选择与摩根大通对大宗商品现货类似的调整方式,中国作为全球石油消费大国似将面临更多收购机会。
不过,陈卫东坦言,“现在不值得去抄底,也没有底可抄,因为(大宗商品市场惨淡)是我们的需求下降造成的。此外,我们也没有这样的机构和机制来接盘他们的交易团队。”以前国企参与境外商品交易主要是通过外资投行平台。自中航油和国储铜在期权交易中出现巨额亏损后,相关部委对国有企业获得境外期货交易的资格一直从严审批。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