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率市场化将导致金融生态变迁
银行正从高利润、高增长、低不良的“黄金时代”进入适度增长、经营环境日趋复杂、风险逐渐暴露的“白银时代”。此次利率市场化改革措施推出后,相对于短期的影响,市场更看重的是利率市场化对金融机构长期的影响,尤其是资产规模巨大的各商业银行。
由于目前基准利率下浮的贷款占比有限,即使放开,对银行影响也不大。据央行统计,目前金融机构仅有0.2%的实际贷款利率触及下限。
一位股份制银行资产负债部门负责人表示,目前信贷供需环境是额度有限,需求量大。除非下一步实体经济的情况非常糟糕,导致银行贷款放不出去,否则不会出现相互杀价的问题。
但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长期影响不容忽视。总体上看,中国多数中小银行业务模式较大银行更为单一,利润来源主要是息差收入。在利率市场化改革后,其所依赖的高利差盈利模式将难以持续,在与大银行竞争的过程中,息差可能会更快缩小。
这种“高存款利率,低贷款利率”的利率竞争格局将会大大减少各个中小银行的利润。而中小银行在产品定价、风险管理以及内部管理水平上也与大银行存在差距。在保险领域,利率市场化也会增加保险公司在基础设施债权计划领域的投资难度。一位大型保险资产管理公司高层人士认为,放开贷款利率后,银行比保险更有成本优势,保险公司更难寻找和获得债权计划优质项目,在这一领域的竞争将更加激烈。
理财市场将受利率市场化狙击
利率市场化超预期推进,信贷资产证券化从“试点”转变为“常规化发展”。理财业务从负债和投资双向受到挤压。在可预见到的冲击中,利率市场化对银行理财市场的影响首当其冲。一路狂飙突进的银行理财业务将受到利率市场化的狙击,最具杀伤力的一步,不是当下的贷款利率全面放开,而在来日的存款利率解放。
在与国务院相关领导的沟通中,央行也曾表示:如果各项基础条件更为成熟,利率市场化的推进会更为顺畅。
利率市场化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与金融机构定价机制建设、整体价格体系改革、存款保险制度等一系列相关配套改革措施相辅相成,互为条件。因此,其推进过程也必须考虑到整体的协调性。
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下一阶段,央行将继续完善市场化利率形成机制,优化金融市场基准利率体系,建立健全金融机构自主定价机制,逐步扩大负债产品市场化定价范围,更大程度发挥市场机制在金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