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宏观经济研究室主任党国英则认为,效率、社会平等和社会稳定是考虑土地政策实施效果的三个重要因素。他提倡试行农业保护区。
党国英对记者表示,农业保护区可以防止土地投机,也可以保护农地土地不被慢慢蚕食。圈内外的土地区分对待,圈内的土地,可以加大力度,甚至配套行政改革,而圈外的土地,则完全放开给地方政府,并通过立法和制度严格规范政府的行为。
二、 建言三中全会
农业和土地改革被认为是十一月即将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主要议题之一,先行的农业和土地制度如何改革,成为了很多人所关心的问题。
对此,原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司长郭书田表示,社会各界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的期望值非常高,都希望就土地制度这一关系全局的重大问题有突破性的改革措施出台。在他看来,有两种情况需要反对,一种是“情况不明决心大”的改革,另一种是“情况明朗而决心不大”的现象。
“前一种情况,那是‘胡来’,而后面一种情况,是现在主要存在的。”郭书田表示。
郭书田认为,土地所有制的指导思想,既不是私有化,也不是国有化,而是在集体经济内部,真正按照合作社的原则,还权于农民,恢复农民“有产者”的地位,让农民真正行使当家做主的权利,并将成功的实践经验向各地推广。
而在这一环节中,政府的行政管理体制有待变革,在郭书田看来,地方政府具有“以地生财”的强大的驱动力,以经济手段从土地中获得差价收益,从而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有可能引起腐败和通货膨胀的后果。
对此,郭书田认为,现行的相关法律和管理体制需要得到修改,政府应该放开一级市场,退出二级市场。政府要做的是集中力量做好土地利用规划,实行严格的宏观调控与监管,建立城乡发展统一的土地市场,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维护农民的土地财产权。
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很重要的一点是解决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问题。
郭书田提出了他的解决方案,其一是改革税制,提高地方税收的比重,增加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总额,而第二个方法就是开征房地产税。
“这次改革是一次重要的机遇,不可丧失,应当触及要害。”郭表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