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余永定:资本项目自由化“倒逼”很危险 悠着点

      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余永定9日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独家专访时表示,中国需要马上做的事情很多,不应该把完成资本项目自由化放在过于优先位置上,更不应该把资本项目自由化作为推动中国改革和调整的动力。相反,中国应该主动深化金融市场改革、健全金融市场和宏观经济风险监控机制、加速汇率和利率市场化改革。在此基础上,逐步减少对资本跨境流动的管制。

      放弃资本管制所致风险显而易见

      中国证券报:近期有不少声音呼吁加快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而监管层也在不同场合表示将有序推进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对此,您持怎样的观点?

      余永定:自2012年中以来,学界关于人民币国际化的讨论比较少,这可能同货币当局“只做不说”的方针有关。

      实现人民币国际化这个大方向是正确的,但是人民币国际化应该由市场化推动,不能操之过急,也不应该“揠苗助长”。2009年以来央行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在很大程度上是要推动资本项目自由化。2012年央行明确提出当前中国正处于“加速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战略机遇期”,并酝酿出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时间表。这样,学界讨论的重点就由人民币国际化转到对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讨论。

      在理论上,一个国家是否应该最终放弃资本管制,是一个没有定论的问题。资本跨境自由流动是否可以改善资源配置,取决于是否存在一个完善的市场。在存在大量市场扭曲的情况下,资本跨境自由流动很可能是弊大于利。

      中国的资本项目自由化过程始于1993-1994年,尽管期间出现过停顿和反复,资本项目中的大部分“子项目”已经实现了自由化。现在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并不是应否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真正的问题是:应否在近期,如在2015年以前,实现短期跨境资本流动的自由化?例如,现在中国居民每年用人民币兑换美元的数量是有额度的,是否现在应该取消一切限制?又如,是否现在或在2015年以前取消非居民购买大陆股票和债券的限制?

      日本的资本项目自由化是比较成功的。其资本项目自由化过程始于1960年,基本完成于1997年,持续近40年;日本由实现经常项目自由化(1964年)到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相隔33年。

      中国并未受到任何实现资本项目自由化的外部压力,中国为何要加速资本项目自由化的步伐呢?有关方面似乎是希望利用开放资本项目后所形成的外部压力(国内、外资本自由跨境流动),推动国内的各种改革。这种想法并非没有道理。在实践上,我们有借加入WTO推动国内改革的经验。在理论上,也有“休克疗法”之类的说法。但“真理是具体的”,“魔鬼隐藏在细节之中”。泛泛而谈“倒逼”是危险的。

      首先,如果某种金融体制或金融政策改革无法通过内力推动,我很怀疑这种改革可以通过国际资本的突然流入或流出而实现。我们现在到底有哪些金融改革和金融政策需要用国际资本(包括内资)的自由进、出来“倒逼”呢?这种“倒逼”的相应作用机制是什么?有何相关的理论和国际经验的支持?这些问题仍有待有关方面予以具体说明。其次,开放短期跨境资本的流动与贸易自由化不可同日而语。在金融全球化和一体化的今天,在没有资本管制的情况下,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和速度及其对经济的后果都是难于控制和难于预测的。再次,中国M2对GDP之比超过180%,为世界之最。其中,中国居民储蓄存款高达43万亿人民币。如果中国居民将储蓄存款的15%换成美元资产,流出中国的资金就将高达一万亿美元。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可能不高,但一旦发生,其对中国金融体系的冲击将是致命的。事实上,中国居民持有外币计价资产的偏好比较高。例如,尽管目前有汇兑限制,据某些研究估计,中国居民储蓄存款中外币的比例可能已经达到8%。与此相对比,在货币兑换完全自由化的日本,外币存款在居民储蓄存款中的比例在2003年只有1.6%。不仅如此,中国储蓄存款大部分可能集中于少数居民手中。在这种情况下,一旦解除限制,资金外流数量可能更大。

      总之,放弃资本管制所能带来的好处十分不确定,风险则显而易见。为求万全,中国首先应该加速国内的改革和调整,资本项目自由化不应在中国的改革和调整日程中占据优先位置。

      我想强调,关于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讨论是个“学理问题、技术问题”,不是意识形态问题。关于人民币国际化和资本项目自由化的讨论必须坚持就事论事、实事求是的态度。

      中国证券报:您认为就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言,我国仍有必要采取一定的资本管制?

      余永定:同资本项目自由化相关的实际情况是什么呢?第一,产能过剩严重,经济增长下行压力巨大。第二,地方政府债、公司债过高,银行不良债权出现恶化迹象。第三,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风险管理机制仍有待健全。作为风险管理基础的短期货币市场基准利息率和国债期限结构曲线仍有待建立。第四,影子银行“套利”活动猖獗、庞氏骗局的规模和普遍性不可低估。第五,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至少局部地区房地产泡沫严重。第六,经常项目收支趋于平衡,但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尚未完成。第七,国内资产向海外转移的趋势可能已经比较严重。第八,美联储正在酝酿退出货币宽松政策,美国国内利息率出现上升趋势,国际资本正在流出发展中国家,国际金融市场的风险正在加大。最后,中国的庞大外汇储备是金融自由化情况下抵御风险的重要武器。

      如果现在突然完全开放资本项目,中国将会出现什么状况?在目前的国内、外形势下,暂时可能不会发生什么大事。主要的问题可能是套利、套汇活动进一步加强。以后还可能出现一种情况是:当货币当局实行货币紧缩抑制通胀和资产泡沫时,资本流入;当货币当局放松货币政策时,资本流出。货币政策的有效性遭到破坏。最令人担心的情况则是:由于出现某种意外事件、预期突然恶化,资本外流的压力陡然增加,并引起一系列连锁反应。我并不是说一旦解除资本管制,这种事情必然发生。但是,这种事情一旦发生,后果将极为严重。“中国绝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如果中国会出现什么颠覆性错误,完全解除资本管制而导致危机就是一种颠覆性错误。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