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新兴经济体恰好是5月份之后,其资本和外汇市场出现不同程度的剧烈震荡。在此过程中,有个数据可能未引起业界足够的重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截止9月4日一路上行至2.9%,年初时仅为1.86%。
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某种意义上就像金融市场对美国经济健康程度预期的睛雨表。当投资者担心经济增长可能引起通胀时压力,国债价格下降,长期国债收益率上升;反之,国债价格上升,收益率下降。
“3.5%是长债中轴,反映经济增速,如果超过此水平可能就需要回归常规的货币政策操作,比如加息等。”范为说,“但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未必会很快升到3.5%,它需要有类似突发事件的导火索,目前不断攀升的长端收益率可以看出美国经济企稳趋势。”
而卢麒元认为,若美国十年期国债收益率升至3%,意味着美国利息已由负转正,这导致资金回流;巴西、印度目前的情况基本可以印证这点。“就算QE不缩减,若美国十年国债收益率大幅升高,也会促使资金流出新兴市场。”
人民币强势的代价
“一定要有重大事件发生,体量巨大的人民币升值预期才可能逆转。”卢麒元称。因此,人民币的强势某种程度上几乎成为一种惯性。
而CNY(在岸人民币)与NDF(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的差价也在日渐缩小,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趋于市场化,而可能是人民币中间价的坚挺给市场传递了“套利”的信号——资金洞悉央行短期内不会让人民币贬值,因此趋利为之,故跨境资本暂未出现大规模流出迹象,7月央行口径新增外汇占款转正亦能佐证这点。
事实上,虽然最新PMI数据令诸多国际投行调高中国经济增长预期,但诸多或明或暗的风险如悬梁之剑。有学者认为,美元退出对新兴市场的冲击绝非限于资金和资本市场,而是会冲击新兴市场的实体经济。作为中国主要出口地的新兴市场一旦崩盘,中国的出口将遭受重创;此外,囿于影子银行、地方债务、产能过剩及房地产泡沫的压力等叠加因素,中国抵御外在风险的能力未必有资产负债表显示的那么优越。
高盛集团投资管理部中国区副主席暨首席投资策略师哈继铭认为,人民币的“含金量”并不高。与中国广义货币存量相比,外汇储备未必雄厚。中国外汇储备与M2之比远低于许多新兴市场,而那里的货币正在贬值。最后,人民币是否正在或已经过度升值值得探讨。
“尽管外贸数字依然显示顺差,但是劳动力和土地价格的上涨,包括利率、资源和环境保护在内的生产成本的上升正在削弱出口竞争力。”哈继铭指出。
但多数专家认为,印度、巴西等新兴经济体的衰退不会对中国产生太多负面影响,毕竟中国有能抵御外部冲击的巨额外汇储备。
招商银行总行资金交易部高级分析师刘东亮说,美元升值后,有的新兴经济体会被淘汰,也是一种必然过程;但凡美元走强,就会出现如此局面,但不会对中国有太多的负面影响。“中国方面,受到QE退出预期增强和东南亚局势的牵连,资金加速流出中国,但短期不必悲观。”谢伟玉认为。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