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小心摸错石头 地方债务与金融体系缺陷

      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最近一两年似乎变得愈演愈烈,更成为国内外“唱空”的首要突破口。地方债务,乃至整个处理问题的金融系统,确实有需要改进的地方,有些问题甚至是我们在习惯性思维中忽略的。

      地方债务积累,从根本上来说,是中国要不要继续向前发展、实现伟大复兴的问题;是中国要不要继续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发展的问题;是中国的各地方政府应不应该继续向民众和企业提供更好更完善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问题。答案显然都是肯定的。既然在根本问题上没有疑问,那么问题就在于,中国金融体系的设计和建设,能否对此提供足够的支持,甚至是更大的支持?

      中国的许多地方债务,平台负担沉重,现金流面临枯竭,而收入面临政策性减少。这问题当然很大,但绝不能简单地只看总额,更不应该去和别的国家做类比。中国的地方债务狭义的算据说有10万亿,广义的算据说有20万亿,但这些是总负债额,不是净资不抵债额。这些属于地方债务的债务人,他们不仅有债务,也是持有债权存在的,更不用说他们在贷款时还有大量资产和抵押物,否则银行当初就根本不会放出贷款。净资不抵债额只是所有地方债务中的极小一部分。西方那些重债危机国,他们的债务是完全没有其他债权没有抵押物冲抵,全指望GDP产值在未来的征税收入来还债。把债务/GDP比重来衡量中国的地方债务问题,然后以此作为中国经济面临危机的理由,这就不符合逻辑了,纯粹是一种“做空”手段。

      而深入分析,就能发现中国金融体系的设计和建设,对支持基建发展是有缺陷的。缺陷在哪里?缺陷就在于: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时,在制度设计上本应该负担这一职责的核心支柱——政策性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在2006年底被国务院决策转型商业银行去了(至2008年底完全转型完成)。

      国家开发银行作为政策性银行的使命是:贯彻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支持经济发展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关系国家经济发展命脉的基础设施、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重大项目及配套工程建设中,发挥长期融资领域主力银行作用。

      90年代经济体制改革时,在拯救和复兴四大国有商业银行的同时,对中国的金融体系进行的通盘设计中,政策性银行的存在,是为了保障了中国金融体系对支持国家发展的功能完整性。

      国家开发银行领导层,无疑是中国最优秀的金融人才,最尽职的银行家。国务院既然决策了让国开行转型为商业银行。他们就在短短几年时间里,成功的把国开行打造成了中国最挣钱最有效率最优秀的商业银行之一,很好地履行了他们的任务。

      上一页 1 2下一页
      责任编辑:陈川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