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一套符合现代化理念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新生代打工者融入城市之关键
我以为,构建一套符合现代化理念的社会保障制度才是新生代打工者融入城市之关键。
打工者从农村来到城镇,是以找到工作为基本前提的,有了非农业的就业岗位,对他来说才有意义,所以说农民从农业转向非农业的就业转变开始了其身份的改变过程。而新的社会身份的确认应是以一系列具有现代化特质的文明制度的覆盖为标志的,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就是现代文明国家最有意义的标志。
我们在对进城人口进行制度设计时应将现代人所应有的基本权利、基本待遇作为目标模式,而不是继续延续计划经济体制留下的不同身份的人的不同制度安排。人的户口属性只是个形式,而健全的失业保障、养老保障、医疗保障、工伤保障等是现代人必需的权利和义务。
有了这一基本制度的覆盖,一个庞大的群体开始纳入现代社会的轨道。数十年之后,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必将显示应有的积极意义,在中国现代化的历史上成为具有标志意义的事业。
目前打工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存在哪些缺陷
现阶段,综合、全面地看,现存打工者的社会保障制度仍有很大缺陷,主要是:
其一,现存打工者的社会保障制度还不是社会的一项基本制度,还缺乏现代化理念。现在的社会保障制度非常复杂,不同身份的人分别设定一套,公务员一套,事业单位人员一套,城镇企业职工一套,农民一套,打工者又是一套,而且差别非常大,不同身份的人的社会保障制度不贯通、不衔接。根据身份来设计不同的社会保障制度不符合社会公平、公正的原则。在这样的一个背景下,打工者的社会保障制度设计无所适从。
其二,针对打工者的社会保障制度刚性不强,只是软约束。用人单位、个人可以参加也可以不参加,特别是相当多的非正规就业领域似乎可以名正言顺地拒绝。
其三,制度设计的层级过低。多为一城一市自主设计,有的甚至以社区为单元,自搞一套,各种做法之间缺乏基本的操作规程,不成为整个社会的通用规则。
其四,不能流动。不少打工者在就业地名义上有多项保障,但如果要流动出本城市,累积的基金无法转出、延续,所以实践中相当多的打工者由于流动而把自己积累的部分领取了,导致社会保障的中断,结果等于没有保障。
总之,新生代打工者有其自身独有的特征,是打工者群体中融入城市意愿最为强烈的一群人。如果引导得当,这部分人将成为现代化建设的积极力量;反之若处理不当则可能造成极大的社会问题,甚至影响社会稳定。
(作者为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学院院长、教授)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