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工人是一个制造企业的技术基础,他们相对稳定甚至是终生员工。我们时下的企业,每年春节后招聘工人,起码30%以上是新职工,在一个企业能待上三五年以上的员工比例只是少数。造成这种状况的主要成因,是没有能给工人安居乐业的生活环境。舟山一位大型造船企业老总说,舟山企业员工年收入起码在10万元以上,才能买得起当地一万多房价的房子,我们企业收入还算高的多数员工年收入也只有五六万,拿什么让工人们长期安心在企业工作?我们确实有为数不少的企业,为了把人力成本控制到最低,宁愿每年频繁招聘新工人,不舍得投入来培育年薪更高的产业工人。我们如此众多的民营企业,多数工人仅仅是临时打工者,年收入低的只有三五万元,住宿囧得不少夫妻在高房价城市难觅一间可以同居。如此生活状况,产业工人如何成长起来?
产业工人的成长,应该与经济成长和社会发展同步。我们的许多父辈祖辈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也是从农村走进工厂的,在那个经济发展缓慢和城镇化低下的年代,他们并没有用多长时间成长为产业工人,成为城镇市民。可现在工业化已到中后期,城镇化程度也相当高了,我们在为众多打工者转为产业工人而高兴的同时,仍要看到还有相当数量进城进厂多年的职工还被称为打工者,跨不进产业工人行列,融入不进城镇成为市民。
让产业工人队伍尽快成长,是改革发展中深层次的问题。尽管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假以时日,但条件已经基本具备。市场的力量是巨大的,但也不是万能的。解决缺产业工人这一难题,政府、社会、企业应该齐心协力来破解。最重要的是增加投入,包括政策投入、经济投入、文化投入、智力投入,为其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浙江是民营经济先发地区,不能让如此众多的农民临时工长期滞留在产业工人的门槛之外。这是浙江所有的民营企业必须交出的一份答卷。
定海区长白岛,一艘在建的高达63米的大船,记者站在最高一层平台上,刚刚结束与一位从外地调来的电焊工交谈。望着一览无余的大海,为此小文结尾的一段话已然先从心中涌出:解决缺产业工人之日,就是民营企业脱胎换骨和成功转型升级之时,就是先进制造业大省和工业化最终完成之时,就是城镇化进入一个崭新阶段之时。再登高远眺,国富民强、民族复兴,需要很多重要的支撑,大量的产业工人也是一个重要的支撑。这是很值得期待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