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轮:公司的铁腕治理打压夺权者徐敬业
光宅元年(684年)二月,中宗欲以韦后父韦玄贞为侍中,裴炎力谏不听,武则天遂废唐中宗为庐陵王,并迁于房州(治所在今湖北房县)。立第四子豫王李旦为帝,是为唐睿宗,武则天临朝称制,自专朝政。
同年九月,徐敬业、徐敬猷兄弟联合唐之奇、骆宾王、杜求仁等以扶支持庐陵王为号召,在扬州举兵反武则天,十多天内就聚合了十万部众。武则天当即以左玉钤大将军李孝逸为扬州道大总管,率兵三十万,前往征讨。十一月,徐敬业兵败自杀。
此时的武氏企业已经没有对手,但公司的内部纷争却比原来更为激烈,为了争夺公司管理权,部分股东和未来的接班人都有自己的创意和想法,他们有着自己的“互联网思维”。
而武则天对此一直采取强权措施,颇有华为任正非的作风,就算李一男是他极为认可的公司才俊,但一旦与母公司作对,那就采取一切强力手段进行打压。
垂拱二年(686年)三月,武则天下令制造铜匦(铜制的小箱子),置于洛阳宫城之前,随时接纳臣下表疏。
同时,又大开告密之门,规定任何人均可告密。凡属告密之人,国家都要供给驿站车马和饮食。即使是农夫樵人,武则天都亲自接见。所告之事,如果符合旨意,就可破格升官。如所告并非事实,亦不会问罪。
同时,武则天又先后任用索元礼、周兴、来俊臣、侯思止等一大批酷吏,掌管制狱,如果被告者一旦被投入此狱,酷吏们则使用各种酷刑审讯,能活着出狱的百无一二。
这样,随着告密之风的日益兴起,被酷吏严刑拷打致死的人日渐增多。于是在朝廷内外便形成了十分恐怖的政治气氛,以致大臣们每次上朝之前,都要和家人诀别,整天都惶惶不可终日。
垂拱四年(688年)七月,唐太宗之子越王李贞及琅邪王李冲父子相继在博州(治所在今山东聊城东北)和豫州(治所在今河南汝南)起兵反对武则天。
武则天派左金吾大将军丘神绩为清平道行军大总管,率兵征讨。七天以后,李贞父子兵败被杀。
武则天武后谋夺李唐的社稷,翦除唐宗室,诸王不自安,欲起兵对抗,还未有共识的时候,博州刺史琅邪王冲,八月于博州(今山东聊城东北)举兵。豫州刺史越王贞起兵豫州(今河南汝南)呼应。武后分遣丘神绩、魏崇裕击之。琅邪王冲起兵七日败死;九月,越王贞兵败自杀。
在历史上部分史学家认为这是一个惨无人道的时代,当然这也并非一个企业的正常行为,但也不得不承认,每个公司的发展有不一样的模式,而这种铁腕治理同样也能产生跨国大企业。
我们还是以华为和富士康为例,这两家公司的管理都极为严格,甚至出现多起员工的跳楼事件,武氏企业已经不再是一个初创型企业,不是一个合伙人天天喊着梦想的时代,几百高管,千万员工,如果没有铁的纪律来进行规范,很快就会崩盘。
十一,京官八品以上,益禀入(增加薪水)。
十二,百官任事久,材高位下者,得进阶(提级)申滞。”高宗诏皆施行之。
武则天能够重视农业生产,规定各州县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者予以升奖;“为政苛滥,户口流移”者必加惩罚。所编《兆人本业》农书,颁行天下,影响很大。
上元二年(675年)三月,武后召集大批文人学士,大量修书,先后撰成《玄览》、《古今内范》、《青宫纪要》等书。且密令这批学者参决朝廷奏议,以分宰相之权,时人谓之“北门学士”。
时高宗风眩更甚,拟使武后摄政,宰相郝处俊说:“陛下奈何以高祖、太宗之天下,不传之子孙而委之天后乎!”高宗才罢摄政之意。
太子弘深为高宗钟爱,高宗欲禅位于太子。武后想总揽大权,不满于太子弘,刚好太子弘见肃淑妃之女义阳、宣城二公主因母得罪而被幽禁宫中,年逾三十而未嫁,奏请出降,高宗许之。
武后怒,不久太子死于合壁宫,时人以为武后所毒杀。弘道元年(683年)十二月,唐高宗病逝,临终遗诏:太子李显于柩前即位,军国大事有不能裁决者,由武则天决定。四天以后,李显即位,是为唐中宗。武则天被尊为皇太后。
在这一轮的发展较量中,武则天虽然是公司的CEO,但武氏创业最大的股东唐高宗并没有完全将权利交到武则天手中,同时公司的其它小股东也并不相信武则天。
此时的武CEO既要保持公司的高速发展,又要担心最大投资人剥夺其手中权力,甚至还要担心其它小股东落井下石。由于武则天的寸步不让和坚持,结局是大股东最后退出,武则天成为公司的真正决策者,公司的发展也欣欣向荣。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