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总值(GDP)密度指的是每平方公里土地创造的GDP,可以反映出一个地方经济密度和经济发达程度。记者昨日获悉,第一财经近日对2016年GDP密度超过0.5亿元/平方公里的全国41个城市进行排名,厦门位居全国第五。
第一财经通过对各城市的GDP密度统计发现,2016年共有41个地级以上城市的GDP密度超过了0.5亿元/平方公里,有18个地级市的GDP密度超过了1亿元/平方公里。GDP密度位于全国前十位的城市是:深圳、上海、东莞、广州、厦门、佛山、无锡、苏州、中山、南京。其中厦门GDP密度为2.23亿元/平方公里,位居全国第五。不难看出,GDP密度较高的10个城市全部位于东南沿海地区,其中5个位于珠三角,4个位于长三角,厦门是唯一不在这两个区域的入选城市。
近年来,厦门市突出以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着力把握好稳增长与调结构的平衡,在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同时,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推进产业集约高效发展。特别是注重强化创新驱动,打造现代产业支撑体系,精心培育一批千亿产业链群,推动产业高端化、集聚化发展。同时,紧紧抓住实施“一带一路”倡议和自贸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机遇,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快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如何评价厦门GDP密度闯入全国前五?市委党校经济学教研部主任方和荣教授认为,GDP密度是衡量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厦门GDP密度名列全国第5名,有以下几个因素:一是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二是新型工业化水平提升,三是跨岛发展纵深推进,带动岛内外一体化均衡、协调发展,这些都是厦门GDP密度提升的重要因素。她还表示,厦门土地空间相对有限,新常态下厦门的发展必须走集约发展路子,同时不断推进区域合作,以拓展发展新空间。
厦门市GDP密度位居全国前列,很重要的一点,得益于市委市政府较好地坚持了绿色、集约、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立足本市土地资源,向存量要效益,向转型要空间,让有限的土地充分发挥效用。“这充分体现了厦门这座城市‘精致’的特点。”厦大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卢盛荣说,厦门较早推动从粗放型经济向集约型经济转变,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单位面积的土地创造出更高的价值,实现了发展路径的优化。未来厦门也要走集约型发展道路,增加高端人才储备,进一步加快从加工型城市走向创新型城市,提高产业附加值,在精益求精中构筑竞争新优势。
在厦门理工学院副教授、经济学博士、厦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研究中心主任何军明看来,近年来,厦门产业升级转型发展较好,在企业科技水平、产品科技含量上都有所提升。同时,市委市政府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吸引了众多企业总部涌入,大批优质外资企业入驻,也拉高了城市的GDP密度。另外,厦门的服务业占比较高,服务业的单位面积创造的GDP更大。
责任编辑:庄婷婷
- 省级工信高成长企业名单公布 福州37家企业入选2017-06-30
- 发改委:将积极采取措施推动内地与香港深化合作2017-06-29
-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 打造跨境电商新引擎2017-06-29
- 央行高层密集发声 下一步金融改革脉络日趋明晰2017-06-29
- 厦门2016年每平方公里创造2.23亿元GDP 居全国第52017-06-29
- 福州市领导赴市老年大学调研2017-06-29
- 福建省互联网经济联席会议在福州召开2017-06-28
- 厦门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十大强市创建市2017-06-28
- 上半年厦门外卖交易额位列全国第11名 米饭煎蛋和油条受欢迎2017-06-28
- 聚力创新 增添“自贸”魅力——厦门片区新兴产业获质检总局政策支持2017-06-28
- 最新每周头条 频道推荐
-
闽侯672户拆迁户喜获新居昨日2017-06-30
- 进入图片频道最新图文
- 进入视频频道最新视频
- 一周热点新闻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