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微信订阅号里的文章,你还会看几篇?

      1、后微信时代到来了吗?

       

      微信不会瞬间崩塌,它有消亡的长尾

       

      首先解释什么是后微信时代,简单讲微信红利期已过,用户增长已经到极限。我家老岳母都成低头族了,想想股市,当全体都是股民的时候,接下来必然是崩塌。还有一个最直接的判断标准是你的微信内容已经过载了,这就是进入后时代的最直接证据。

      当然微信不会瞬间崩塌,它有消亡的长尾。

      2、阅读粉尘化了吗?

       

      粉尘化阅读你不会获得信息只会感受噪音

       

      后微信时代,阅读不是碎片化,是粉尘化。

      在碎片化时期,利用碎片化时间几乎能阅读完所有的公众号推送和朋友圈内容。但随着订阅的公众号越来越多,通讯录好友、关注的群也越来越多,当订阅的内容和朋友圈信息超过我们的脑力以后,阅读就变成了粉尘化。

      具体表现在每篇文章上的停留时间不超过10秒,会自动屏蔽信息,导致文章看完以后,啥都没记住。就像在吵吵嚷嚷的大街上,每个人都在说话,汽车鸣笛、孩子哭喊、小贩吆喝,但是我们的大脑会自动屏蔽内容,只告诉你大街上很吵。

      粉尘化阅读你不会获得信息只会感受噪音。

      3、微信生态系统会无限增长吗?

       

      微信生态系统会无限增长吗?

       

      微信之父张晓龙一直强调微信是自我发展自我修正的生态系统。初理解深以为然。生态系统这么大,任何创业者都可以在其中找到自己生存的空间,拥有自己的食物链。但是我以为生态系统意味着结构板结、稳定,小白兔永远别妄想逆袭狮子。

      微信刚刚发布时就像茫茫的原野,没有生命,没有风吹草低。后来慢慢出现了低等动物,然后是食草动物,草原也进化成森林,出现了狮子老虎。如果你早期进入这个生态系统,你还有从低等动物往高等动物进化的机会,但是今天微信生态系统已经硬化,你已经没有机会。

      有的公众号文章经常达到10万+阅读量,基本上已经实现公司化运营,动辄估值上亿。草根创业者想在微信里闯出一片天地,找到自己的食物链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前面说了微信的生态系统肆意生长已经超过人脑承受能力,这个生态系统面临崩塌。就像地球人口过多已经超过它能抚育的上限会发生什么?

      4、微信大V面临怎样的困局?

       

      好东西太多了也是垃圾

       

      微信大V的阅读量也呈陡坡式下滑。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人的大脑消化不了这么多信息。其次大量良莠不齐的信息堆积在一起,挑出有用的信息来阅读的成本越来越高。再其次公众号的运营者认为之所以阅读量不够,是因为信息不够有价值,于是殚精竭虑的写或者花钱买干货然后群发。所有公众号的运营者都是这么想的。

      于是现在微信上出现这样的囧境,公众号文章篇篇都有价值,都想看,但是没精力看。也就是给你一张堆满美食的餐桌让你吃,你最理性的选择是每样尝一点,最后吃了什么你都不知道。

      结论是好东西堆太多也是垃圾堆。

      5、大众创业对吗?

       

      信息对称

       

      移动互联网时代是最好的时代还是最坏的时代?我认为两者都是。移动互联网让人和人之间无缝随时链接,打破了信息壁垒,消除了层级,弥合了地域鸿沟。表面上对谁都是公平的,大家都在一个起跑线上。其实这是妄想。

      打个比方,在传统时代我开一个卤菜店,3条街外还有一家卤菜店味道比我好。但是因为我所在位置人流可观,很多客户即使知道3条街外的那家卤菜店也不愿意走那么远。于是我还能收割自己的人流红利,活下去没问题。

      移动互联网来了,我和3条街外的那家卤菜店都关闭实体店铺改网上销售了,你觉得我还能活下去吗?所以移动互联网时代创业不是变容易了而是变难了。因为信息对称了好的更好,烂的更加声名远播。所以基于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大众创业就是个坑。但是只要是人都有饱满的自信心,都相信自己会比别人做的更好。于是现在才出现大众创业的浪潮。

      我认为传统时代创业有10%的生存机会,移动互联网创业生存率低于1%。如果生存率还是10%说明移动互联网没有发挥信息撮合的作用。

      责任编辑:吴梦云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