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福州一儿科诊所 获百万“风投”

      在医生群体中,“丁香园”医学论坛绝对是个牛逼的存在。全国270万名注册医师,200万名注册“丁香园”。而去年,“丁香园”获腾讯7000万美元风投,这是国内互联网医疗领域迄今为止最大一笔单笔融资。这么一个站在“互联网风口”上的机构却在近期宣布:注资福州一家儿科诊所。

      其实,对于这家诊所,海都读者也许并不陌生。去年10月28日,本报A04版《公立医生“下海”,高诊金、少开药》报道了其“以诊金养医”的新模式。一家成立不久的诊所为何能获资本青睐,这种模式能否复制?记者再作探访。

      动态 小诊所获大鳄风投

      杨泽方人称老杨,去年,他从工作了15年的公立医院辞职,在福州开办了自己的儿科诊所,初诊诊金300元/次,靠诊金养活诊所。一年来,两名公立医院的儿科医生“下海”加盟老杨的诊所。

      老杨的儿科诊所不仅震荡了福州医疗圈,经本报报道,国内几个医疗微信专业号转发后,累计阅读量超过了10万人次,一些投资人也纷纷前来考察,其中就有“丁香园”创始人李天天。此前,“丁香园”获腾讯7000万美元风险投资,其在寻找医疗领域可投资的项目。

      去年11月,李天天到福州老杨的诊所考察后,经过多轮商谈,“丁香园”向这家诊所注资,注资额在百万元级别。李天天说,这次注资是战略投资,非财务投资。也就是说,“丁香园”不干涉老杨诊所的经营和管理。

      观察 为何小诊所获青睐?

      老杨的诊所目前只有两个半医生(2名专职儿科医生,加他周末回来坐诊),每天加上体检,顶多就服务18个孩子。老杨说,按平均每人300元的收入,运营的天花板就在那里。“靠这个来挣钱,是挣不了大钱的。”

      为何这样一家不大的诊所,却获得了风投呢?李天天说,医学不仅是技术,更是艺术,里面有温度,有倾听,老杨的诊所已经实现了“丁香医生”诊所的理想。再则,我们希望用资金来推动整个行业的快速发展和成熟。“丁香园”的经验、系统、服务标准甚至资金都会全部开放,来支持所有同行。

      缺医或成复制瓶颈

      病源充足,加上充足的资本,老杨计划今年下半年在福州金山再开一家诊所。

      老杨说,场地好找,但目前最大的问题是缺医生。真正脱离体制,独立执业,需要勇气。记者咨询福州几家医院老中青几位医生,他们对这种“以技养医”的新诊所表示支持和钦佩,但觉得还是留在公立大医院更能建功立业。

      福州某公立医院医学博士林勇(化名)说,他年轻时,肯定不会去这样的诊所,因为专业历练不够。分级诊疗尚未建立,公立大医院能接触更多病人,对自己的成长更有帮助。但若多点执业真正放开,一些上升期的医生通过坐诊,可以获得一定的经济收入,也可以补充些高价值的病源。

      记者获悉,今年2月,还有医生在厦门开了一家类似模式的儿科诊所。

      资本争相布局连锁诊所

      其实不仅是老杨的诊所在扩张,“丁香园”要办线下连锁诊所,而且各路资本都在争相布局连锁诊所。杏仁医生融资2亿元,进军私人诊所;曾融资5000万美元的春雨医生规划年底布局500家诊所。这些品牌化、规模化的连锁诊所,能否撬开基层医疗的大门,给患者多一个选择?

      已担任“丁香医生”诊所运营经理的杨泽方认为,高医疗质量的诊所是未来的必经阶段,三甲医院不是一个完善的医疗平台。诊所充当全科医生的角色,给患者持续的医疗关注,合理进行医疗分流;三甲医院专科医生动用大型设备,只解决复杂和特别疑难的疾病。二者互为补充,互相协作。

      上述医学博士林勇(化名)认为,长期在公立医院工作的经历,让体制内的医生缺少同理心,没有平等交流的意识。更多的高端诊所出现,带来全新的服务模式,会让医生反省反思。无论如何,医疗质量、医疗安全才是医疗服务的核心。若这些诊所无法脚踏实地保证医疗安全,一切都是噱头。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