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福建 福州 闽南 台湾 国内 国际 娱乐 体育 图库 视频
论坛 房产 创业 家居 旅游 健身 出国 交友 婚嫁 亲子

      品牌“出海”心路:如何活在跨境生意上?

      从去年到今年,“跨境”一词的火热程度自然不用多说了。一方面,海外电商、品牌商要来华,另一方面,中国的商家又要寻求“出海”之路。在国内市场驾轻就熟后,中国的品牌商们又瞄上了跨境生意,悄悄将战线拉到了海外市场。

      即便在国内市场做得顺风顺水,品牌商们想要转做外贸也并非易事,这其中的苦水也只有尝过才能真正知晓。

      百年品牌,谈何容易!现在,国内品牌要跨境了,难上加难……先来看看两个不同:“品牌商家和外贸商家的不同”以及“品牌商家的跨境和内贸有何不同”。

      一、品牌商家和外贸商家的不同:一个迎合一个聚集

      做外贸的人有个群相,就是神秘、低调,不显山露水,参加行业聚会时,也会对卖的品类讳莫如深。不管是不是真神,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非品牌商家对于品类的选取是自由的,具有迎合作用,迎合一个潮流,迎合一个国家的习惯,迎合一个空白……所以,他们随时准备调头,只做一个抛物线的上升段,而且是前段,甚至是长久的直线。因为他们得藏着,以防其它的外贸商家偷了去。

      这种群相,我把它叫做迎合。迎合的好处是灵活、主动、好调头,闷着声赚大钱。当然,还得看迎合的潮流大不大、需求大不大、你的秘密保守得久不久等因素。迎合的坏处也是显而易见的,就是不长久,除非你是某一个行业的垄断商家。因为处处都是敌人,都是潜在的对手。

      有了上面的解释,聚集自然就是品牌商家了。

      品牌商家有自己的品牌,有自己的产品线,有自己的风格,有自己的品牌诉求,有诉说欲望,所以拼命想讲故事给别人听,同时聚集了一批追求香味或臭味的拥趸者。

      品牌商的群相是大肆鼓吹、到处讲故事。爱情、亲情、友情,愤世嫉俗,匠心独具,情怀……无所不用其极。总之,是要讲,而且希望直指人心,然后让客户们记住他卖的是什么,不会变,只会改善。

      聚集的好处是稳定性强,而且有了感情和温度,不像迎合一样冷冰冰、容易遗忘。产品的稳定性好,并且会持续改善;服务也要好,因为故事不能白讲。坏处就是产品单一、品类固定,爆发的时间长、难度大,因为靠的是吸引力,是被动的。而吸引力的表现就是越靠外围引力越小。

      二、品牌商家的跨境和内贸有何不同

      这里所谓的品牌,一定是在内贸上做的还不错的。因为有了好的产品、好的故事,有了可爱的追捧者,才有了腔调和得瑟。

      品牌持续的三板斧包括三方面:一是好的产品及持续的质量改善,二是成熟的品牌营销,三是巨大而持续的销量。

      那么,品牌商家来做跨境生意会怎样呢?以上三点又会有什么变化呢?

      1、好的产品及持续的质量改善

      这是基础,但在跨境的环境下你已经不再是品牌了,因为世界人民并不知道你,你和大多数普通外贸商家一样。你的质高,别人看不到,能看到的只是你的价高。所以退一步说,你的起点甚至比普通外贸商家更低,还没站上跑道就已经是亚军了。

      2、成熟的品牌营销

      你会想,连我自己都觉得我的品牌还比较弱,怎么去跟老外讲故事呢?但弱也要讲,慢慢讲,用Facebook讲、用VK讲、用EDM讲,最重要的是要拿产品讲。因为只有这样,对世界人民来说才会有效。

      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差异,你针对中国人的精心打造的品牌故事,在面对世界人民时必须要改变。可具体怎么变也得摸索,摸索成针对每个国家的品牌叙述方式,改善成针对每个国家和地区的产品,再通过产品的销售来扩大客户群体。不过,这个过程需要时间和一颗耐得住寂寞的心。

      3、巨大而持续的销量

      品牌做了跨境生意之后,才会发觉自己的营销手段是如此之少。似乎唯有用不变的初心,一点点的扩大销量:用比国内更变态的服务去维护客户;用一颗美好的心去想象和接触客户;用电视上看到的国际新闻去感受客户……

      具体怎么做呢?客户想吃中国巧克力,那就买,用自己的团建费去买金丝猴放到包裹里,并祈祷长途跋涉中巧克力不会化、不会坏。客户喜欢人民币,那就送,拿几张新的小币塞进包裹,只希望海关不会查处。客户收到货不满意,那就全额退款,并坚信他们能感受到我们的诚意,并在将来慢慢爱上我们。客户身处战区,那就多聊几句、打个狠折,让他们感受到来自中国的温暖。

      品牌商的跨境之路就是这么难,耐得住寂寞才是关键。

      责任编辑:傅心婕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海都微信
      海都微信
      海湃APP
      海湃APP
      职业道德监督、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591-87095414 举报邮箱:service@hxnews.com
      本站游戏频道作品版权归作者所有,如果侵犯了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本站将在3个工作日内删除。
      温馨提示:抵制不良游戏,拒绝盗版游戏,注意自我保护,谨防受骗上当,适度游戏益脑,沉迷游戏伤身,合理安排时间,享受健康生活。
      CopyRight ©2006 海峡网(海峡都市报社主办) 版权所有 闽ICP备15008128号-2 闽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编号:20070802
      福建报业新媒体发展有限公司拥有海峡都市报(海峡网)采编人员所创作作品之版权,未经福建报业集团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传播。
      本站由速网科技提供CDN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