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初为什么会想创业?原因有三,大学太闲,想做事情,想赚点钱!”刘靖宇不假思索地说道。这些原因,无外乎都是当下许多大学生创业的动力来源。
登过校报,开过创业讲坛的2013年福建省“创业之星”刘靖宇在福建农林大学的学生创业圈里面可以算是大名鼎鼎,大家都喜欢叫他“刘总”。
善于发现“痛点”
在大家都忙着想尽各种方法海淘的时候,刘总和他的小伙伴默默的把生意做到了国外——通过Ebay等国外的电商平台销售中国的产品。说到做反向海淘的生意,刘总说:“我一直很喜欢电商这个行业,但是国内电商日趋成熟,进入的成本越来越大。但是反观国外的环境,经济疲软,收入增长减缓,中国质优价廉的轻工业制品其实非常吸引人。”运营了五个月后,他们现在每天都会送近百个包裹“出国”。国际物流和网络的发展,让外国人购买中国产品的需求越来越大,这对刘总和他的团队而言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
俗话说的好,哪里有痛脚,哪里就能创造商业机遇。今年大四的刘靖宇创业两次,每一次都准确击中“痛点”,他第一次的项目也让人眼前一亮。
2012年9月,在福建农林大学校园各大宿舍区的重要人流关卡,出现了6块LED显示屏,内容涵盖了社团活动的宣传、校园最新资讯、寻物启事和失物招领信息、学生生日祝福、学生表白等等。这是农大新成立的布谷鸟高校传媒工作室的创业项目。滚动播放让信息得以快速传播,宣传效果提高了,最重要的是提升了环保效能——校园内部分条幅和传单等传统“垃圾式”宣传消失了。刘靖宇和他的伙伴也从商家发布的广告信息中获利。 刘靖宇正是抓住了学校“处处有广告”的点才挖到了人生第一桶金。
来自北方的倔小子
刘靖宇两次创业都算顺利,除了一路的好运之外,他的韧性也不容小觑。在申请“布谷鸟”项目的时候,刘靖宇跟学校的领导们整整磨了三个月。这三个月刘靖宇没做别的,就在不停的写方案、改方案、发邮件。回忆起那段时间,刘靖宇自嘲道:“我就是脸皮够厚,一次不行我就再完善,再继续‘骚扰’。”最疯狂的时候,他将策划书发遍了学院辅导员,院长和学校各种领导的邮箱,终于等来了院长一篇很长的回复,内容却是劝他放弃,院长说身为学生就应该做学生该做的事。
一次次的拒绝反而让刘靖宇对项目的设计更清晰、完善,他的毅力和项目的可行性终于打动了学校领导,“布谷鸟”首先落地学校南区宿舍楼。消灭了部分无处不在的广告让校园更整洁、美丽,最终“布谷鸟”在农大六个重要位置都摆了一块LED屏,也给团队带来了每月八千多的收入。
边做边想才是制胜关键
大学生创业容易陷入一个误区,盲干。刘靖宇的创业路走的既有激情又理性,他善于思考和总结,做每一个决定前都会做充分的准备。在他们开始做布谷鸟前,他曾在学校发了近千份问卷调查;布谷鸟项目运营了一年半后,刘靖宇和团队也想过进军大学城,信心满满的刘靖宇走出学校开始了解市场,跟同行交流后心中的火焰被浇灭了一半。作为一帮学生创业者,他和他的团队没有足够的资金和人脉资源来实现他们的事业,而此时布谷鸟高校传媒在农大的发展也已经做到极致,考虑再三刘靖宇选择了急流勇退,将布谷鸟转手给学弟。
刘总和他的创业小伙伴
对于创业最需要的东西,刘靖宇说首先要有个有凝聚力的团队,“一切物质的东西都可以用其他的方式来解决,但是没有一个好团队,那就什么都没有了。”
创业虽然给刘靖宇带来了成就感,但是也让他缺失了许多该有的体验。自从开始创业之后,刘靖宇每年都只回家十几天,父母也从起初的不理解变成默默对他更好,每次离开家他都安慰自己:“分别是为了长久的相逢”,在他看来,“今天你想创业成功需要付出比以前更大的努力。无论是在智力还是在体力上,你都要付出更多,做更好的准备。作为一个90 后的创业者,我觉得事情本就应该如此。而且你看吧,这世界迟早会是我们的。”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