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
罗维清,1972年出生,毕业于泉州医高专,2005年创办厦门威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公司名片】
厦门威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主营医疗器械销售和代理。
【精彩原声】
“首先要对行业有所了解,选对行业很重要;其次创业是需要一些机遇的,有的时候天时地利人和缺一不可,机遇来了,就看你能不能抓住。”
草根创业者罗维清。
2001年的夏天,一副风尘仆仆模样的罗维清站在了闽北山区某医院的院长室门口,他身着白衬衫,手拿着医用耗材和检验试剂的销售宣传册,想着如何一开口就能吸引对方。就在几个月前,罗维清刚结束在江西、湖南等地五年的闯荡生涯,回到福建创业,彼时,他的行囊中只有1000多元。
十多年后,罗维清创办的厦门威创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在医疗器械销售代理领域已小有成就。他回忆起自己当年在医院的那一幕时说:“我当时也是懵懵懂懂的,对公司能不能做起来,产品能不能卖出去完全没有概念,但我想只要挺过前三年,后面的路应该就能走顺。”
文/本报记者林露虹图/本报记者陈立新
【磨砺】
辞职下海一个人开公司
1972年出生的罗维清从学校毕业后在三明老家的医院工作。“在医院的生活虽然安稳,但不是我想要的。”书生模样的罗维清,天性里有股闯劲,没多久他便辞职下海。
罗维清选择自己熟悉的医疗器械领域。“刚开始一片茫然,不知道从哪做起。”但慢慢地,在跑业务的过程中,罗维清接触到了更为细分的试剂和耗材销售,一干就是五年。五年来,罗维清足迹遍布江西、湖南的大小城镇,“当时就想着多赚点钱,给家里盖房子。”
2001年,新房子盖好了。积攒了五年销售经验的罗维清回到福建,选择在厦门开创自己的新事业。“来厦门的时候兜里只有1000多元,注册公司的钱都是向亲戚朋友东拼西凑借的,公司能不能做起来,完全没概念。”公司成立后的第一年,只有罗维清一个员工,销售、财务、送货等都是他一个人包。既要开拓市场,又要把先前借的钱还清,罗维清十分节俭,他甚至为自己制定了严格的三餐标准,饿了基本都是吃馒头,有时候一天只吃晚上那一餐,最艰苦的时候一礼拜只花13元。
“苦的时候我就想着熬一熬就过去了。”罗维清以三年作为节点进行规划,事实证明他是对的:三年后,罗维清逐渐打开了福建市场,公司经营步入正轨,并开始和包括贝克曼、英科新创、天宝颂原等在内的国内外品牌合作,成为其经销商。
【转轨】
开拓市场把握行业趋势
在竞争激烈的医疗器械销售行业里,“资历”尤为重要,用罗维清的话说,“就跟当医生一样,干得越久越吃香。”随着经验、客户群的积累,2010年,威创迎来了一个重要转轨――成为加拿大品牌锐普的福建代理。
“仪器通常是跟着临床走的。”学临床出身的罗维清对于医疗器械的发展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像分子生物诊断是医疗器械发展的一个大趋势,这很有可能成为一个发展的突破口。”罗维清把威创十几年的平顺发展归结于对趋势的把握。“比如我们这两年的定位,开始由化验仪器向poct(体外诊断机械的一个细分行业)转变,这个产品可以实现在患者身边快速取得诊断结果。”罗维清说,中国的poct市场尚处于“蓝海”阶段,他坚信poct产品将为威创带来更大的市场。
【定位】
制定目标拿下区域市场
除此之外,罗维清认为对目标的制定和实践很重要。新的一年开始的时候,罗维清都会制定公司的目标,他把目标分为短期、长期两部分,具体内容则包括专注哪个产品线,市场的拓展区域是哪一块,往哪部分倾斜等等。罗维清说自己不会去细想要赚多少钱,营业额冲破多少,他更在意的是“拿下哪部分市场”。
罗维清透露,公司的新目标是进军个性化医疗服务市场。“个性化医疗服务的市场需求在扩张,但有关医生的信息又往往不对称。”罗维清从时下流行的私人定制高端医疗服务中嗅到了商机,“打算利用从业多年来积累下的资源,为有需求的高端客户牵线,提供医疗服务。”
【印象】
爱拼才会赢
罗维清出生在三明市的一个工人家庭,可以说是个彻头彻尾的草根创业者。在回忆创业历程的时候,罗维清最难忘的还是创业初期在全省大小医院跑业务的时光。“有时候一天要跑三家医院,医院之间距离又比较远,车的班次也少,只能马不停蹄地赶,为了赶车没吃饭是常事。”那个时候的罗维清完全没有放假的概念,除了过年那几天,他几乎都在“全省跑”。
“吃苦的精神是创业者必备的,就像歌里唱的那样――爱拼才会赢。”罗维清认为,创业需要一番滚打历练,被苦难打磨,将使创业者对生活有更为清醒的认识。
释放真实的自己
罗维清透露,“威创生物”的新目标是进军个性化医疗服务市场。
和一些舌灿莲花的创业者不同,做销售员起家的罗维清竟显得有些木讷。“这是我第一次接触媒体,你看我讲话急起来还会结巴。”采访中,罗维清丝毫不掩饰自己的弱点,在他看来,无论是做销售还是管理,都必须释放自己真实的一面――也正是真实,使得罗维清卖出了产品,并将业务的蛋糕越做越大。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