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对进口增速的影响较大,白明认为,进口下降主要是中国经济放慢,对外溢出的机会相应减少,加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暴跌,尽管铁矿石、石油进口增加,但是价格下跌得更厉害。此外,加工贸易减少,制造业利用外资下降也影响了进口。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显示,在进口商品中,主要大宗商品进口量增加,进口均价普遍下跌。前11个月,进口铁矿砂均价下跌21.4%、原油下跌3.8%、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均价下跌6%。
周世俭进一步指出,对进口而言,大宗商品的价格下跌只是其中一个因素,最根本原因还是国内经济的偏冷和疲软。
发改委对外经济研究所国际合作室主任张建平则指出,大宗产品在中国进口中占比很大,目前中国进口的数量在上升的,虽然体现在金额上还是在下降。但现在的态势对中国实施进口战略是有利的。
“新常态”强调稳增长
12月5日,国家主席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会议指出,要释放内需潜力,促进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白明分析称,11月的外贸形势反映了经济放缓带来的压力和经济新常态下的探索。其中有些是新常态下正常的现象,但有些是需要克服,例如,在国际市场没有品牌效应、技术含量不高、附加值不高,这些需要克服;有些是外界的压力,比如卢布贬值、TPP对我们的冲击、内外资加工业的减少和转移。
张建平也认为,经济新常态反映在外贸上,就是增速有所放缓,不要有太高的期望值,能够实现个位数的增长已经很不错。
针对外贸新常态下的稳增长问题,周世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目前国家也在采取一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措施就是降息,此外,国务院此前出台的关于促进进口的八条意见,这一政策目前还未落实,可能需要三个月到半年左右的时间,现在国家考虑的更多是扩大进口,减少外贸顺差。
周世俭指出,现在对于出口也有一些争议,比如“两高一资”产品的出口,这类产品容易引起贸易摩擦,且对国内的生态环境造成影响,应当对这一类出口产品进行限制。周世俭认为,中央最近应该不会出台出口的相关政策。
海关总署发布的数据还显示,11月,中国外贸出口先导指数为40.8,较10月下滑0.9,连续两个月出现下滑,预示今年底明年初中国出口增长仍面临一定压力。其中,根据网络问卷调查数据,11月我国出口经理人指数为42.1,较10月下滑0.8,新增出口订单指数、出口经理人信心指数、出口企业综合成本指数也出现不同程度下滑。
已有0人发表了评论